放大圖片
——美麗開放的江西永新縣歡迎您
永新地處贛西,位於湘贛邊界井岡山下,古稱吳頭楚尾,總面積2195平方公里,轄25個鄉(鎮、場),人口48萬。
永新山清水秀,文風鼎盛,民風純樸,人傑地靈,有著優良的革命傳統和深厚的人文底蘊。永新是聞名於世的「三灣改編」和「龍源口大捷」發生地,是土地革命時期湘贛蘇區的中心,毛澤東、朱德、任弼時、王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十五」時期,永新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實施「工業強縣,旅遊旺縣,聚才興縣,誠信立縣」的發展戰略,全力打造「活力永新,綠色永新,誠信永新,和諧永新」,全面大幅超額完成「十五」計劃的各項任務,工業產值增幅全省第一,實現了全縣經濟社會既快又好的發展,呈現了一幅和諧祥和的生動局面。2005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1億元,是2000年的2.18倍;財政總收入達到1.21億元,是2000年的1.74倍;地方工業總產值14.71億元,是2000年的2.56倍;農民人均純收入2931元,比2000年增長62%;城鎮化率達到25%,比2000年提高11.8%;「十五」期間完成固定資產投入24.1億元,是「九五」期間的2.9倍;引進內資22.52億元,是「九五」期間的17.3倍……一句話,「十五」時期是該縣綜合實力提升較快、城鄉面貌變化較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較多的五年,也是資金投入最多、招商引資項目最多、重點工程建設最多的五年。
「十五」以來,永新不斷強化生存在工業,發展在工業,潛力在工業,希望在工業的意識,大力加快工業化進程。永新把工業園區作為推進工業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做到「項目建到哪裡,配套設施接到哪裡」,建成了日供水5000噸的自來水廠,日污水處理1.5萬噸的污水處理設施和5000千伏安的變電路,架設路燈4000多米。目前,該縣進園區項目達到99個,其中投資上千萬元的項目45個,台資企業、港資企業達20家,形成了以機電、繭絲、皮革、藥化、冶金採礦、針織鞋業為主導,兼有再生紙、食品加工、建材等門類的工業體系,以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佔GDP的比重首次超過第一產業。
永新用工業理念發展農業,走「公司+農戶+基地」的農業產業之路,相繼制定出台了資金、技術、信息等優惠政策鼓勵支持能人創辦農業加工企業。並且,該縣開展農業招商引資,千方百計引進客商、大企業投資創辦科技含量高的蠶桑、果蔬、糧油等農業加工企業。到目前為止,該縣已精心培育糧油食品公司、永興食品、綠洲園林等龍頭企業45家,其中市級龍頭企業5家,帶動農產品基地12萬多畝,聯結農戶5萬多戶。在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的同時,永新以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為突破口,引導農民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擴大有比較優勢、有特色的優質高值經濟作物的種植,形成了以蠶桑、無公害蔬菜、花卉苗木、優質水稻、螺旋藻、畜牧養殖六大支柱產業。
為使城市成為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中心,永新按照「規劃先行」的工作思路,高標準抓好縣城的規劃工作,確立了「一河兩岸,一城三區」的城市空間格局,並完成23個鄉鎮集鎮總體規劃和全縣40%的村莊規劃,有效杜絕了亂搭亂建、「空殼村」和「一戶多宅」現象發生。立足於規劃,永新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多渠道籌集資金,投資1500萬元新建了時代廣場,投資1100萬元新建了義山西路商業一條街,投資8000萬元新建了新世紀步行街,投資1700萬元新建了文化藝術中心,投資1500萬元著手建設三灣公園,投資7000萬元修建三灣路,新建全市最大的縣級超市——中源超市,完成了東街改造和站前東路、建設西路、義山西路等城市道路改造,開發商品房36.5萬平方米,並對城區實施了「亮化、美化、綠化、淨化」工程,對臨街主要建築全部進行亮化裝飾,對城區拆牆透綠、拓地補綠,對陳舊建築「穿衣戴帽」,亮化率達80%。目前,該縣城區常住人口達10萬,城區面積達12平方公里,引農進城2萬餘人,新增個體商戶1100多戶。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縣廣大幹部群眾團結奮鬥、銳意進取下,永新這塊生機盎然的紅土地,已成為全國科技扶貧先進縣、全國生態農業建設先進縣、全國最大的螺旋藻養殖基地縣、全省第二大蠶桑生產基地縣、全國商品糧基地縣、華東地區最大的牛皮集散地縣、全國秸稈氨化養牛示範縣、全國瘦肉型豬基地縣。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明天,永新將以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務求必勝的堅定信心,同心同德,勵精圖治,全力把永新建成生態農業的示範基地、加工製造業基地、旅遊休閒基地和贛西南最具活力的商貿物流基地。
旅遊開發:「紅色之旅」入佳境
永新有「三灣改編」舊址、「龍源口大捷」遺址、湘贛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湘贛省委舊址等400多處紅色舊址,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重要組成部分,為毛澤東患難妻子、中國第一個女紅軍賀子珍的故里,發生過著名的「三灣改編」和「龍源口大捷」。走出了王恩茂、張國華等40多位共和國將軍。永新正是立足於這些紅色資源,唱起「旅遊旺縣」號角,把「紅色之旅」導入佳境。2005年,永新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全國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三灣更是被冠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里程碑」、「中國紅色之旅第一村」的美譽。
三灣以獨特的魅力彰顯紅色人文,有「毛澤東舊居」、「工農革命軍第一團團部舊址」、「士兵委員會舊址」、楓樹坪、「紅雙井」等組成的「三灣改編」舊址群,同時,也以秀美的山水吸引遊客。
有被稱為「十里林溪溝,一洗千里愁」的林溪溝。有三灣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23.2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0.5%。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它成為動植物的天然匯集地和各種生物過渡帶。據普查,這裡有國家級保護樹種22種,野生動物10種,被專家們讚歎為「一座天然的植物園,沒有圍牆的物種庫」。有沖坳迴旋,林茂花香的九隴山,僅有3個隘口與外面相通。湘贛邊界游擊隊,從1927年11月至1937年11月在這裡進行了10年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有明玉般鑲嵌在群山環抱中18公里長的紅楓湖,碧波蕩漾,粼粼泛光,美不勝收。
在永新,與三灣遙相呼應、相得益彰的另一處勝景,便是龍源口。
1928年6月,毛澤東、朱德、陳毅設指揮所在望月亭,打破了湘贛兩省敵人楊池生、楊如軒的「聯合會剿」,贏得「不費紅軍三分力,打垮江西兩隻『羊』」的美譽,成為我軍歷史上第一次以少勝多的戰役。自此,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進入全盛時期,「龍源口大捷」也成為美國西點軍校的必修課程。
龍源口還有寫入紅色歌謠《十送紅軍》的望月亭,以及秋溪鄉黨支部舊址——明心寺等紅色景點,並且還有佛教名塔阿育塔,和七溪嶺省級自然保護區,其中有穗花杉群等大片原始森林,短尾猴等珍稀動物嬉鬧林間,更有奇山怪石、懸崖飛瀑等奇觀隨處可見。
在永新的東南方還有一處風景秀美的紅色景點,叫黃竹嶺,那裡便是賀子珍的故里。朱德、朱良才曾在那裡開設過湘贛邊界軍事培訓班,至今保留著許多革命遺址、遺跡。
紅色的歷史給永新增添豐富的內涵,而得天獨厚的綠色資源賦予永新奇異的色彩。
石橋鎮碧波崖有洗心橋、化魚潭、鹿馱仙、仙人橋等景點,擁有碧波崖、馬尾灑水、銅壺滴漏3處瀑布。這裡曾飄蕩著「永新娘子」許和子的美妙歌聲,留下「一曲動天下」的傳說,一部《大唐歌飛》的電視連續劇更是讓千千萬萬的人記住了劇中主人公許和子,也記住了永新。
被譽為「南華天秀」的才豐鄉南華山有仙水瀑、鞋石、天梯,以及堪稱一絕的全國最大的千年銀杏樹,並且留存東南臨時特別區委舊址——南華庵、紅軍洞,曾經是蘇區時期游擊隊活動的重要據點。
道教名山坳南鄉高士山有祖師廟、仙女洞、和子泉、鎮妖石、石天門……流傳著時任泰和縣令的宋朝著名詩人黃庭堅和永新名士尹安仁交往的佳話。高士山所在的牛田村,就是被毛澤東稱為「紅軍長征先遣隊、先鋒隊」的紅六軍團的始發地。
永新的古色資源也是俯拾即是。坐落於城南中學內的南塔,為全省現存最早的宋塔;兩朝宰輔、劉沆故里——埠前三門前村,保存精美的古祠、碑刻等;留有三相堂(即唐朝姚崇、朱僧儒,宋朝劉沆三位宰相讀書處)的龍門禾山,民間傳說燦若星辰;元朝時不願受降的三千義士集體沉潭而亡的城郊勝景忠義潭,古韻猶存;擁有參加過全國文藝匯演的民間文化奇葩盾牌舞的南塘古村,獨具魅力……
戰地黃花分外香。永新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張開熱情的臂膀,笑迎天下客人的光臨!
開放型經濟:「破繭化蝶」振翅飛
永新,因開放而充滿活力,因開放而日漸和諧,因開放而實現「破繭化蝶振翅飛」的夢想。
近五年來,全縣累計引進內資22.52億元,是「九五」期間的17.3倍,引進外資和出口創匯從無到有,分別達到3190萬美元和600多萬美元。
蓄勢:環境建設 日趨完善
「雖無便捷通達的區位優勢,但有實現崛起的優越環境。」一走進永新大門,就能看見一塊分外搶眼的標誌牌。
以鐵的決心強化領導環境。該縣主要領導認為,投資環境無小事,要一切為了投資環境,凡涉及到投資環境的事,事情無論大小,領導都要親自過問,一抓到底。該縣特別規定,每個縣四套班子成員掛一個重點企業,協調幫辦企業,讓每一位外商安心放心。該縣還實行領導高位推動機制,各鄉鎮、縣直單位一把手樹立抓開放型經濟的理念,做到工作重點放在招引項目,主要精力放在服務經濟。
以硬的舉措打造園區環境。自2002年以來,該縣本著「高起點佈局、高品位建設」的方針,大氣魄、快速度地推進園區建設,初步建成了一個佈局合理、設施完善、管理規範、服務到位的工業園區,並逐步構築20多平方公里長的「圳永工業大走廊」。
以實的招數推動軟環境。該縣專門成立了機關效能建設辦公室,定期深入縣直單位就幹部作風問題明查暗訪,直接到工業園區企業了解有關部門單位的辦事效率、服務態度等,聘請56名企業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幹部擔任「經濟發展環境監督員」,發揮「千里眼」作用。同時,著力構建優化發展環境的長效機制,健全機關形象測評制、行政首問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等制度,真正營造了「親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圍。
謀勢:招商引資 強勁推進
善弈者謀勢。謀勢就是審時度勢,知此知彼。
豐富的農業資源和初具規模的農業產業、良好的生態、獨特的紅色資源是永新的固有優勢。為此,永新縣打響資源牌,在資源上與東部地區的產業尋找共振點和結合點。立足於全省第二大蠶桑生產基地的優勢,引進新錦、潤碩、新杭等多家加工企業,使永新繅絲機組線達20組,繅絲加工能力名列華東地區之首,由單純的繅絲向集繅絲、印染、紡織為一體。無公害水稻、花卉苗木、脫水蔬菜等10餘個農業產業通過招商引資得以發展壯大,培育出新大澤生物有限公司、晨風米業公司等40餘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其中,還利用外資建成了全國面積最大的螺旋藻養殖基地和華東地區四大牛皮集散及加工基地之一。大手筆招商,是全方位招商。永新還充分發掘獨特的歷史、土地、礦產等資源,通過招商引資轉化為經濟「富礦」,發展紅色旅遊、房地產、三產服務業等。去年以來引進5000多萬元開發三灣、龍源口等景區,籌建一個將軍雕塑園,吸納近億元民資開發茗園、城北苑房地產等。
通過招商引資,永新縣工業正在經歷著由弱到強的跨越。目前,全縣共引進工業企業90多家,外來企業對財政貢獻率達到70%以上,縣域經濟格局正由「農業為主型」到「工業主導型」轉變。一批骨幹優勢企業和幾大億元工業支柱產業也在招商引資中得到培育。引進贛粵恆興、宏源銅業、西村電子等骨幹企業,初步形成了機電工業產業,2005年產業創產值2.6億元,上交稅收近1000萬元;依托創欣製革、鑫陽光製革公司等,初步形成了皮革產業,2005年創產值近1億元,上交稅收近500萬元;祥興針織、龍源針織、永隆毛織等企業的落戶,又形成針織鞋業;醫藥化工、冶金採礦等工業產業也都逐步發展壯大,這些產業共同挺起了該縣工業經濟的「脊樑」。
乘勢:港台企業 共繪宏圖
開放潮湧禾河大地,港台客商矚目永新。永新縣把招商引資的觸角延伸到港台地區,不斷拓寬開放型經濟的發展空間。港台企業正成為該縣開放大潮中一朵光彩奪目的浪花。
首位到永新投資的台商陳明貴說,是永新人的那份深情厚誼使他決定投資永新,把大豐實業公司做成年創匯20萬美元、擁有千名員工的規模企業。有了這股情,又有了陳明貴等台商的現場說法,永新吸引了更多的港台商。
台商李鴻揚就是通過陳明貴的牽線搭橋,到永新創辦大鴻竹木製品公司。祖籍在永新縣高橋樓鎮的台商魏定一,更是懷揣家鄉情,來到永新投資創辦新鼎機械工業有限公司,今年,該公司增資50萬美元。
永新的港台企業已成為科技含量高、前景廣闊的企業,港台外資成為勢頭強勁的「績優股」。目前,該縣19家港台企業,投資均在1000萬港幣以上,皆屬規模企業,其產業投資方向主要集中在機械、電子、生物等高科技行業,致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主導產品和關鍵技術。台商黃俊文投資1500萬港元創辦的江西傑邦生物有限公司,拿出一定經費,招聘人才組建了實驗室,專門研製培育微生物、氨基酸生物,增強了企業科技實力。港台企業創匯額佔創匯總額的90%以上。台商黃萬全投資1200萬港元創辦的巨峰實業有限公司,已招收500多名員工,抓住大批外出人員返鄉的時機招工,增設兩條生產線,今年春節前夕員工數增加到近1000人。
2006年重點招商項目
1、螺旋藻深加工
2、縣城管道液化氣開發
3、「和子四珍」開發
4、大蒜深加工
5、果蔬冷藏保鮮
6、瓷土礦開發
7、旅遊大廈建設
8、「三灣改編」景區開發
9、「龍源口大捷」景區開發
10、碧波崖景區開發
新農村建設:「五通五改」換新貌
春風春雨春雷激,新天新地新農村。江西省永新縣結合實際,因地制宜,以「五通五改」為抓手,即通水泥路、通自來水、通有線電視、通電話、通電,改房、改廁、改欄、改排水、改環境,動員一切力量齊心合力共建和諧美好新農村。永新田野上蕩起了希望之歌。
幫建:幹部下鄉來
戰鼓催征急,2月14日,乍暖還寒,永新縣委大院內鼓號喧天。來自全縣各單位的1000名幹部,組成97個工作組,整裝待發,下鄉進村指導農民進行新農村建設。
建設新農村,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齊心幫建,各級幹部理應發揮文化高、信息靈、頭腦活的優勢,積極貢獻力量。為此,該縣從年初開始,結合掛點幫扶工作,從農業、建設、衛生等部門抽調幹部,組成建設新農村工作組,到村裡協助指導農民建設新農村。該縣提出,工作組重點在指導,要指導掛點村搞好農村建設規劃,指導農民發展特色產業,指導駐點村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幫助開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目前,正值春耕備耕之際,農業信貸部門加大放貸力度,將向文明信用農戶投貸額提高到10萬元,切實幫助農民搞好春耕生產,今年已向農民投放近200萬元貸款;農技部也一派繁忙,一方面加大農資市場打假整治力度,積極調運優質種苗,另一方面,開展科技下鄉活動,開動科技直通車,舉辦農技培訓班,推廣農業優質品種等。老建、交通等部門,也搶抓年初定計劃的時機,積極向上申報農業開發項目,力爭為新農村建設爭取到更多的資金,爭取到更多的人才資源。眾人拾柴火焰高。如今,永新城鄉正激盪著建設新農村的洶湧春潮。
自建:農民動起來
自己家園自己建。為了讓農民盡快行動起來,該縣從宣傳入手,多形式、多渠道宣傳中央關於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文件,用美好的理想激發農民的熱情。同時,加大對農村致富能人的宣傳,讓典型激發更多的農民行動起來,主動尋找致富門路,加快建設新農村。
該縣著眼大局,搞好產業規劃,重點扶持發展「三灣牌」綠色大米、早熟梨、西瓜、葡萄和「霧秀」牌有機茶葉等生態產業,積極申報綠色標識,開發肉牛、油菜籽、蔬菜等幾個國家A級綠色食品標識。在此基礎上,扶持永興食品公司等40餘家龍頭企業,成立各種合作組織引導農民投資綠色產業,發展生態農業。的確,有了產業方向,有了龍頭公司,該縣農民湧動了發展生態產業的熱情,不少鄉村農民主動緊跟市場,發揮優勢,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真正實現「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格局。煙閣鄉山背村農民抓住新需求,連片種植700餘畝花卉苗木,年實現產值200多萬元;石橋鎮白鷺村農民以市場為導向,繁育魚苗300餘畝,實現產值60多萬元。該縣還注重引導農民投資二、三產業,不斷拓寬致富的空間。袍田村1000多位農民合股投資2600萬興建三灣賓館,由農民變成了「股民」,龍源口村農民集資建設秋溪黨支部紀念館,發展綠色和紅色旅遊。一批農家飯莊、農家賓館等如雨後春筍相繼湧現,獲得旅遊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