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報記者 卓建安
去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將成為此次北京「兩會」討論的重點。對於「十一五」規劃對香港經濟的影響,香港嶺南大學校長陳坤耀、中銀(香港)經濟研究員蘇志欣、香港中文大學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系教授兼工商管理學院中國研發委員會主席段樵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均認為,「十一五」規劃對香港既有機遇,也有挑戰,機遇是香港的服務業在「十一五」期間將面對良好的商機,而挑戰則包括一向頗有優勢的物流業將面對珠三角及鄰近地區的激烈競爭。
「十一五」規劃指出,要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其中重要的一項是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包括制定和完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發展金融、保險、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文化、旅遊、社區服務等需求潛力大的產業,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
CEPA助港早搶商機
身為經濟系教授的陳坤耀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目前中國的GDP(國內生產總值)中,農業所佔的比重已經下跌至15%,工業仍略超過50%,服務業約佔三分之一左右。中國提出未來的目標是將服務業比重提升至50%,雖然有關目標未必能在「十一五」期間完成,但顯示中國發展服務業的決心。
陳坤耀續稱,內地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要大力發展服務業,對香港很有利。他說,香港的服務業很強,包括專業服務和商業服務在內的服務業具有優勢。CEPA更使香港的服務業可以較其他地區早一至兩年進入內地市場,可說是搶佔了先機。
加入協調機制商機大
其他的專家亦認為「十一五」規劃推進服務業的發展,對香港是一個良好的商機。蘇志欣亦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十一五」規劃對香港來說有利的因素更多。他說,「十一五」規劃提出產業升級,包括發展先進的製造業、服務業、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這幾個方面與香港多少都有關係,香港均可以有所作為,具有投資的空間和機會,其中尤其是服務業,香港更有優勢。
「十一五」規劃提出,要形成合理的區域發展格局,包括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
蘇志欣指出,「十一五」規劃提出中國的東、中、西部協調發展,香港加入該協調機制,具有商機。
金融業顧問服務潛力大
香港中文大學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系教授兼工商管理學院中國研發委員會主席段樵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根據「十一五」規劃,香港在多個方面均有機會。段樵指出,「十一五」規劃指出,在全國的範圍內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也提到發展生活型服務業,這些對香港均帶來商機。再參照廣東的「十一五」規劃,提到要發展的服務業,基本上就是香港的翻版,而粵港人緣、地緣如此密切,香港服務業進入廣東具有很大的優勢。不過,廣東發展與香港相若的服務業,在某種程度上對香港亦構成競爭。
參股內地銀行投資電廠
段樵表示,「十一五」規劃還指出,要加快金融業的發展,積極發展資本和貨幣市場,香港的公司可以利用有關機會,提供顧問服務。另外,港交所、香港金管局等亦應該利用有關機會,為內地提供意見,同時拓展內地市場。
「十一五」規劃指出,要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進入金融服務、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等領域。段樵對此表示,香港的公司可以透過多種方式投資金融服務、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等領域,如香港銀行可以參股內地銀行,香港的電力公司可以投資內地的電廠等。
段樵表示,「十一五」規劃還提到要發展服務貿易,這方面亦是香港的強項,包括航空、運輸、離岸貿易等均有商機。
培養經管專業技術人才
「十一五」規劃指出,要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按照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布局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段樵認為,在內地建立現代化城市和區域規劃方面,香港亦可參與,因為香港在城市規劃和公共管理方面具有經驗。
段樵還指出,「十一五」規劃還強調科技、教育和人才的培養,指出要培養三類人才,包括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後兩類人才香港可以培養。另外,香港的大學和中學均可以考慮在內地發展,大學可以在內地設立工學院和商學院等,而中學由於未來將面對生產力的過剩,亦可考慮利用過剩的教師人手,在內地發展。
港式管理 內地推廣
香港著名財經專欄作家曹仁超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十一五」規劃提出區域協調發展,香港獲中央分配的工作是做國際金融中心及物流中心,香港這兩個方面具有優勢。
曹仁超指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以說是得天獨厚,內地沒有一個城市能及,包括:一、香港是中國特別行政區,受「一國兩制」保護,實施西方法律及會計制度,可同倫敦、紐約另外兩個金融中心啣接,組成一個24小時的環球金融帶,地點上無可取代;二、香港開埠至今從來沒有實施外匯管制,令港元可兌換性從來沒有令人懷疑;三、香港資訊從來不受政府管制,程度甚至較西方部分國家更自由;四、香港證監會和港交所對上市公司的監管能力雖然不及紐約,但水平已十分之高;五、香港已是中國的大城市之一,內地國企、民企上市自然以香港作為首選,地位和地點優勢更勝紐約、倫敦和新加坡。
利用五大優勢拓市場
曹仁超續指出,香港上述五項優勢,不僅內地無一個城市能及,甚至外國亦沒有一個城市擁有。事實上,2003年下半年起香港經濟復甦,內地居民「自由行」只是其中一個令本港零售業、酒店業復甦的因素,香港的主力仍是金融業和物流業。1980年起香港透過工廠內移而建成一個「香港、深圳、珠三角」三位一體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逐漸轉為一個服務全中國的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地位。
曹仁超表示,隨著今年12月底中國完成加入世貿的五年過渡期,香港上述的趨勢更為明顯,先頭部隊如匯豐銀行透過投資交通銀行及平安保險在內地引入港式管理,一如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港商透過在內地開廠將港式管理工廠的模式帶入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