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報記者 卓建安
「十一五」規劃雖然對香港有不少商機,但香港亦面對頗多挑戰。中銀(香港)經濟研究員蘇志欣和香港嶺南大學校長陳坤耀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均指出,「十一五」期間內地鼓勵發展重工業和技術密集產業,目前香港在內地的加工工業將面對挑戰,另外香港的物流業所面對的挑戰亦頗嚴峻。
「十一五」規劃提出,要發展先進製造業,提高服務業比重以及加強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蘇志欣指出,「十一五」規劃的經濟發展重點發生了變化,更強調技術含量和保護環境,對香港的投資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有關方面港商並沒有優勢。另外,重工業方面亦不是香港的所長。至於目前香港的支柱產業之一物流業,在「十一五」期間所面對的挑戰也越來越嚴峻。
低增值物流業易被替代
事實上,近幾年香港物流業面對迅速崛起的珠三角地區的挑戰,已不是新鮮的話題,其中既有貨櫃碼頭面對珠三角港口的競爭,又有航空貨運受到廣州新白雲機場的挑戰。香港引以為傲的貨櫃碼頭吞吐量連續6年居全球第一的殊榮,於去年更落入新加坡的手中,香港全世界最繁忙貨櫃港的地位終於告終。去年香港貨櫃碼頭的吞吐量為2242.7萬標準箱,僅較前年上升2%,並以76.5萬標準箱落後於新加坡。與此同時,與香港鄰近的珠三角的貨櫃碼頭卻急速冒起,去年深圳港的貨櫃吞吐量增長高達18.6%至1620萬標準箱。
蘇志欣表示,「十一五」期間香港的金融業還是有優勢的,但物流業所面對的挑戰則更為直接,主要因為物流業,尤其是低增值的物流業比較容易被替代。
用廉價勞工優勢難發揮
陳坤耀教授亦指出,港商在內地投資的工業,主要是傳統的加工業,不是重工業和高技術產業,若內地未來經濟發展走向重工業和技術密集產業,香港企業原來的比較優勢,即利用內地廉價勞工的優勢,不能發揮。陳坤耀亦認為,在「十一五」期間,香港物流業將面對挑戰,包括貨櫃碼頭將被珠三角的港口搶去不少貨源。
香港中文大學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系教授兼工商管理學院中國研發委員會主席段樵指出,有研究表示,上海港和深圳港的貨櫃吞吐量有可能在未來三年內超越香港,因此不要對未來香港貨櫃碼頭吞吐量的增長抱有期望。
段樵續稱,既然是物流鏈的下游出現問題,那麼未來如何掌握物流鏈的中、上游就顯得重要。物流鏈的中、上游包括拿訂單、出口、貨運代理等,這些方面香港要加強競爭力,包括與內地結成策略性聯盟。
發展新「源頭」仍未找到
香港嶺南大學校長陳坤耀教授指出,在「十一五」期間,香港經濟面對的一個問題是經濟未見轉型,目前尚未找到一個經濟發展的新「源頭」。
陳坤耀指出,香港過去經濟發展的源頭分別是紡織、電子,接著是金融中心,現在新的源頭尚未找到。若CEPA結束之後,內地居民「自由行」的效應完成之後,香港經濟增長的動力靠甚麼來推動,尚成疑問。
未有長久經濟支柱
陳坤耀在一篇文章中指出,香港的經濟正處於困局,包括雖然香港被視為國際金融中心,但比較紐約和倫敦,這個國際城市不算「有型有格」,是否是亞洲一個世界城市也成疑問;香港過去從漁港到轉口港,到工業發展,都有實質的經濟活動支持,現在尚未有能夠維持長久的經濟支柱,這是令人擔憂的。2004年香港有8%的經濟增長,2005年有7%的經濟增長,一般相信今年有4%至5%的增長,但是,這些年香港經濟從低谷似乎走向上升,實際是暫時性復甦,乃特殊的CEPA、「自由行」、泛珠等中國因素所促成,但香港不能只依賴內地政策來支持。
不能只依賴內地政策
陳坤耀多年前曾經提出建議,香港要發展「第三方高增值物流」作為香港經濟發展的新源頭,有關建議包括吸引世界大型的物流公司在香港經營第三方高增值物流,但未被政府採納。
特殊政策優惠對外商趨減
中銀(香港)經濟研究員蘇志欣表示,長遠來講,包括港商在內的外商所享受的特殊政策的優勢會越來越少,內外資企業逐漸走向平等,港商所獲得的特殊優惠越來越少,這點港商應該有心理準備;同時港商所面對的競爭亦越來越激烈,內地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更加接近國際標準,民營企業在「十一五」規劃中獲得政府的扶持,它們對港商均構成競爭的壓力,此外港商還要面對其他外資企業的競爭;在城市功能上,由於內地東部發達地區的一些城市,在功能定位和發展目標上越來越接近香港,對香港亦構成競爭壓力。
內外資企業走向平等
對於未來香港應該如何面對挑戰,蘇志欣認為,香港應該保持核心的競爭力,保持比較成熟的自由開放的市場機制。雖然目前內地也在不斷地發展,但香港還是盡可能地去保持國際化的優勢。
蘇志欣續稱,香港應該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應與內地在自主創新方面的需求結合起來。他說,內地擁有基礎研究和科技人才的優勢,但欠缺的是產品市場化,這方面香港正好有優勢,雙方可以進行優勢互補。
「十一五」規劃對香港的挑戰
■內地鼓勵發展重工業和技術密集產業,對香港加工工業帶來挑戰。
■內地積極投資基礎設施,加強物流服務,對香港物流業,特別是低增值的物流業帶來挑戰。
■港商在內地所享受的特殊政策優勢越來越少,對港商帶來挑戰。
■港商在內地所面對的競爭越來越強。
■內地東部發達地區的一些城市,在功能定位和發展目標上越來越接近香港,對香港構成競爭壓力。
■香港經濟未見轉型,尚未找到經濟發展的新「源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