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4月2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珠三角港商 研發多阻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4-25]
放大圖片

本報珠三角新聞中心記者 熊君慧

 在珠三角發展的香港中小企業一直在試圖走「研發創新」之路,獲得全新的競爭能量。要科技創新的高產出,最關鍵的是一個「錢」字。為此,深港兩地政府先後設立多項創新或研發基金,但在深港科技合作仍缺乏有效整合和其他配套的情況下,這些「基金」對不少在深中小港商而言,往往是可望卻難以企及的「美麗彩虹」。要讓「錢」用在刀口上,港深兩地的科技合作機制,還需要一個更緊密的配合。

 利用科技協助中小企業發展,早已是港深兩地政府的共識。香港特區政府早已成立50億元的科技創新基金,近日又成立香港五大研發中心,目的是在選定的科技範疇進行產業主導的研發,提升珠三角產業競爭力。

多筆撥款設立基金

 而深港也即將有自己的資金用於企業科技創新。據了解,粵港逾5億元的創新基金中將有3000萬用於深港創新產業合作,支持和香港合作的科技企業在深圳的創業、技術開發。香港方面亦拿出一部分資金支持深港、粵港的合作。此外,深圳本身在創新投入規模上亦有突破:未來5年間(即「十一五」期間)全社會研究開發投入累計要達到1000億元,市區兩級政府對科研的投入要達到100億元。雖然,類似的科技或研發基金林林總總,但記者最近接觸的多家在深圳的中小型港企都抱怨,這些這樣那樣的「科技創新基金」,沒有一個很好的獲取渠道。香港佳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的姚建國慨嘆:「申請一個項目要一年半載,而節能技術更新換代迅速,申請下來時恐怕也已被人家超越了」。

合作項目各自為政

 此外,獲得基金之後沒有很好的合作機制,「各自為政」,對於資金更是一種浪費。「粵港科技合作雷聲大、雨點小。」香港一所大學的林教授(化名),最早一批進入深圳做課題、開公司的先驅。這位不願意透露真實姓名的教授,熟悉粵港兩地不少大型科研項目。他批評,不少合作項目叫嚷半天,拿到資金之後還是「香港做香港的,廣東做廣東的,」實質性的合作少。

創新較少效率低下

 而對於新近啟動、以對選定領域進行產業主導為目的的香港五大研發中心,林教授稱,曾聽過幾次介紹,但認為與過去的「創新基金」相比,「創新」的地方較少。「這五大研發中心目的是為了提升珠三角產業基礎的競爭力,但是有的地方卻很不實際。」他提出質疑,「東莞的汽車配件企業到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來回一趟要5至6個小時,一天能幹一件事情、辦完一個手續就很不錯了。」

 對此,有專業人士提出疑問,比如東莞一個汽車零配件企業是否會山長水遠、耗時耗力地申請一個沒有把握成功的項目。他希望,研發中心能從切實的角度,為企業提供更多申請便利。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