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4月2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澳門專版系列之名企篇:鉅記為澳門手信業創輝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4-28]
放大圖片

本報記者 王海濤

 傳統的澳門手信以手工製作、原料新鮮、用料講究而聞名海內外,一百多年來,從事這門行業的商家多臨街開舖或沿途推車叫賣,生意雖紅火,卻只是賴以為生的小本生意。1997年,梁燦光接過父親一生辛苦經營的推車仔,細心經營手信這門小生意,並創出一個響亮的招牌「鉅記」。春去秋來的風風雨雨,小小的推車早已不復存在,換來的是一間間寬敞明亮的店堂和3萬多平方呎、全自動化生產線的廠房。如今,鉅記在眾多的手信店中已經是當之無愧的澳門名牌;現在「鉅記」又把眼光瞄準了大陸市場和海外市場。

人無我有 人有我新

 走在澳門古色古香的福隆新街,狹窄的街道上遊人絡繹不絕,街道兩旁開滿了售賣澳門土特產的手信店,「鉅記」是福隆新街上生意最紅火的其中一間。店堂雖不是很大,但從早到晚人流不止,只見人們提著大包、小包出來,很少有人空手,真可謂是貨如輪轉、客似雲來,在喧囂的店堂裡,記者採訪了「鉅記餅家」的總經理梁燦光。

 「我們的產品在澳門市場佔了六成。」梁燦光充滿自信地對記者說。

 梁燦光剛剛獲得澳門十大榮譽企業家的殊榮,年紀輕輕的他獨自經營著一手打拚出來的事業。梁燦光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體會到要想將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好,除了要保留手信傳統的特色之外,還要在產品的口味和品質上不斷改良,他認為,目前澳門的手信業競爭激烈,要保持鉅記在市場上的優勢,就需要多動腦筋,所謂:人無我有,人有我新。就是這種勤勤懇懇、務實進取、數年來如一日的創業精神,梁燦光成就了「鉅記」今日的輝煌。

推陳出新 品質至上

 在鉅記寬敞的店堂,很多食品在現場加工,打餅師傅動作熟練地將一籮籮已經做好的杏仁餅送入大大的烤爐,炭燒杏仁餅鬆化、香口,肥肉餡的一點也不膩。做蛋卷的阿嬸,先調好黃黃的蛋漿,再用蛋卷機把蛋漿壓成薄薄一片,趁它未乾之際,趕緊放入餡料,再用特製的叉子把蛋片打成長方形,這時候蛋卷變乾,又脆又香,即可包裝入袋。鉅記出品的肉乾有野山豬肉、豬頸肉等等,烤得金黃流油,香脆微焦。專賣烤肉的阿嬸,忙碌地用大鑷子夾起香氣撲鼻的一片肉乾,用大剪刀剪去一角遞給顧客先嚐後買。

 梁燦光表示,鉅記有四大出品,那就是花生糖、杏仁餅、肉乾及蛋卷。產品以真材實料、出品味道好為賣點。為保證質量,至今仍保留在店舖現場炭燒杏仁餅的特色,現做現賣、開放式的產銷模式,讓顧客在領略到「打餅」師傅手法嫻熟的製作工藝之外,對產品的質量也建立了良好的信心。說完,他熱情地邀請記者品嚐剛剛改良上市的薑汁軟糖和花生糖、新鮮烤製的肉乾及剛剛出爐熱氣騰騰、奶香四溢的葡式蛋撻等。

 鉅記馳名秘製薑汁軟糖,入口只覺濃濃的薑味,絕不辛辣,軟糖在口腔內融化後仍感到齒頰留香,令人回味;花生糖常給人以硬硬的感覺,但鉅記用人手製作的的花生軟糖,入口香脆鬆軟,甜而不膩。蛋撻是澳門較有代表性的食品之一,梁燦光又率先在產品中新增了「鉅記」蛋撻,生意出奇的好,每天銷量數千個。

規模經營 科學管理

 澳門回歸後,自由行開放令遊客大量增加,手信業也逐漸壯大起來,澳門的手信店如雨後春筍般越開越多。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立於不敗之地,梁燦光認為,產品質量是企業發展的關鍵,於是,他從嚴格控制產品質量入手,重金投資引進了自動化的生產線,大大提高了企業生產力並建立了「鉅記」優質品牌的信譽。

 除了質量保證以外,梁燦光認為手信產品的包裝也很重要。正所謂:好馬配好鞍,小小的手信也要精美包裝。為此,梁燦光常常親自動手設計產品包裝,也請專業人士不斷改進產品的包裝。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款款精美的包裝受到顧客的青睞。在澳門街頭巷尾走一走,常常可以見到遊客手裡拎著「鉅記」設計精美的購物袋,十分醒目。

 在做好產品質量的同時,建立一支充滿熱情、任勞任怨的優秀員工隊伍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素。面對澳門博彩業蓬勃發展,人力資源嚴重流失的壓力之下,「鉅記」力求使員工對公司有歸屬感,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梁燦光除了加強對員工的培訓,還會經常和員工交流製作食品的經驗和心得,同時廣泛聽取員工對公司的意見和建議。正因為鉅記有自己極具親和力的企業文化,員工把「鉅記」當成是自己的生意,所以,顧客進到每一家「鉅記」的分店都能感受到同樣的熱情和優質的服務。

 梁燦光的好搭檔甄雅芬小姐說,我們有好多員工從開業一直工作到現在,大家相處得很融洽,就像一家人。

 在梁燦光的帶領下,僅用短短9年,一個車仔檔發展成為擁有8間分店,3000多平方米自動化廠房的中型企業。

營商心得 誠信待人

 梁燦光讀書雖不多,卻很有生意頭腦。他回憶當初不顧父親的強烈反對,向親友借錢,開設了鉅記的第一家店。但回歸前澳門治安較差,黑社會常常來勒索,生意做得提心吊膽。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治安很快得到改善,鉅記在良好的營商環境下全力開拓發展。梁燦光說,做生意要有安定的社會環境,否則你再有商業頭腦,也會一事無成。

 梁燦光還認為,做生意關鍵在於用心思,我喜歡有時間多思索如何改良產品的配方以便更適應消費者的口味。就像杏仁餅,打餅時力度很重要,鬆與緊會影響餅的酥化程度,而即烘即食,又保持了新鮮度。要吃出杏仁香,所用杏仁不能馬虎,須用大粒的加州杏仁。談起這些話題,梁燦光胸有成竹、滔滔不絕。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加上資金雄厚,他常常從國外進口優質杏仁,一次就進口一個貨櫃,據說,澳門目前僅有「鉅記」方能一次性消化如此之多的食品原料。

 有一次,員工發現一批花生糖有點變味,梁燦光馬上把整批200多箱花生糖全部扔掉。雖然損失頗大,但鉅記這種誠信為本的營商之道,被一傳十、十傳百,廣為傳播。

旅客消費 手信首選

 到澳門旅遊,帶什麼禮物回家給親戚朋友呢?澳門人一定會熱情地介紹說,豬肉乾、杏仁餅吧。

 據統計暨普查局統計,每年到澳門旅遊的遊客非博彩消費中,以購買「中式食品、糖果及食物」的比例最高。

 「旅遊拉動消費」,回歸以來,內地遊客人數猛增,由於自由行手續簡單,廣州、珠海、中山等地的遊客對澳門「手信」情有獨鍾者越來越多, 「回頭客」的比率大增,令手信生意日益興旺。

 在澳門新馬路、大三巴斜巷、福隆新街一帶走訪,發現鉅記等手信店簡直可以用「門庭若市」來形容,一家門面近50平方米的舖子裡,通常擠滿了客人,人頭湧湧,就連買單也要排隊等候三五分鐘以上,人均消費上百元澳門幣。有專家表示,手信店這一澳門特色行業近年發展的軌跡,幾乎成為澳門本土經濟騰飛的縮影。

 採訪結束,梁燦光告訴記者,他將會把生意逐漸拓展到內地,他還希望有一天「鉅記」這個品牌能夠成功上市……鉅記的成功創造了澳門中小企發展的一個奇跡,務實進取、發展創新,鉅記在眾多的手信店中以品種多、質量好、服務優、信譽佳,成為當之無愧的澳門名牌。「鉅記」在梁燦光的悉心經營下也將飛得越來越高!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