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4月2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台灣兩性 顛覆職場角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4-28]
放大圖片

 不在家,就在工作,這是現代人的生活宿命。從家庭(home)到職場(office),H to O,簡稱H2O,正好是水分子式,人類維持生命的基本元素。《聯合報》日前對台灣職場的調查發現,傳統擇業理念正在發生顛覆,男性鍾情當保母哄小孩,女性則熱衷著軍裝舞刀槍,兩性工作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大反串。或許真的有一天,隔離男女就業的圍牆終將消失,因為職場本無疆界,世界是平等的,工作也是平等的。

 踩著太極拳的輕靈步法,張錫宗凝神,透過掌中的精油和客人的身體對話。物理系畢業後他做過廚師、劇場,現在是按摩師。公司60名按摩師裡只有3位男性,他是其中一位,資歷3年。

 逐漸有男性投入傳統上由女性主導的行業,例如護士、看護、保母、幼稚園老師和按摩師。來自歐美的彩妝品牌率先進用男彩妝師,旋即蔚為風潮,女性對男性專業者的服務,並不排斥。職場上的性別區隔似乎正在鬆動,因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形成的職業藩籬變矮了,或是被跨過。

男按摩師 尋求自我冒險

 「一般認為男人該從事冒險型、奮鬥型的行業,按摩師是女人做的、保守型的;但我覺得這個工作裡也有探險,是自我的探險。」35歲的張錫宗說。

 而女性也在挑戰男性主宰的傳統職業。28歲的鄧曉鳳,在刑事局鑑識科負責到現場拍照、採證,活像美國電視劇《CSI現場》中亮麗女鑑識員的真實版。

 「319」當晚,她就在局裡熬通宵,為同仁帶回的證物做鑑驗、照相和分類。勘察現場一呆就是4個小時,有時案發地點偏遠,遇到尿急,男性可以就地解決,但女生就一定要能忍,即使生理期來,痛到不行。「女生心思比較細,會注意細節,例如刷指紋動作比較輕,採證可以做到100%完美。」鄧曉鳳說。

剛柔兼濟 台軍擴招女兵

 島內越來越多女性在創造新的第一。去年「國防部」首見作戰兵科女將軍柴惠珍;17歲女生廖佩誼,打破汽車修護技能競賽獎項由男性壟斷的慣例。隨著兩性工作平等法實施,調查局剛宣布取消過去只錄取20%女性的規定,台軍以「溫柔與堅強」號召女性加入,今年首度招募100名志願役女兵。結構性因素在轉化中,職業「去性別化」的趨勢隱然形成。

 職場性別真的「越界」成功?台灣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張晉芬不以為然。她說,本來職業就不該有性別區隔,也不需要個人去跨越;突出越界現象,好像社會上一部分人變得很寬容,但其實女性就算進入男性主導的職場,面臨的問題和限制還是很多啊。

「花木蘭」 晉升不如鬚眉

 「例如,女性工程師,升遷就比不上男性;女警察一多,男性就覺得不安全。」張晉芬說,反過來講,男性做照護工作不被接受,也可能是男性覺得還是被女性照顧比較安心,「刻板印象仍然存在,而且對女生比較負面。」

 她表示,年輕女性逐步投入職場後,如果進入傳統女性主導的行業,薪資水準較低,所以會爭取進入男性主導的行業,「僱主也發現女性能力不容否定,而且用女性會被稱讚。」她還說,在男性主導的職場,因為女性進入,也給陽剛的職場會顯得更友善。

 此外,《Career職場情報誌》總編輯臧聲遠也表示,職場性別越界的趨勢,於女性較顯著,特別是高科技產業的女工程師職缺,可望持續成長。

 臧聲遠說,例如半導體業,去年新聘僱的女性工程師就比去年多一倍,達15位;主要是因為理工科系的優秀男生須服役,一綁就4年,不能跳槽,企業轉而動女性的腦筋。臧聲遠還認為,彩妝業和時尚流行業,男性的出現正成為時尚。

他當「保公」湊仔一流

 40歲的翁志明耐心地餵著1歲4個月大的小女生吃中飯,一邊不忘逗弄坐在推車裡8個多月大的「妹妹」,身旁一名4個月大的男嬰正在午睡。

 3個小朋友都不是他的孩子,翁志明正在工作,他的朋友都開玩笑說,「你真好命,每天跟孩子玩就有錢賺!」翁志明哈哈笑說,一般人以為大男人不該在家帶孩子,更不該做專職保母,「我就是愛孩子,男保母有什麼不好?」

 他經營過便利商店,又改行學珠寶鑲工。婚後有一女一男,老婆呂佩儒在家帶孩子,同時幫鄰居臨時托嬰。老婆去上保母訓練班、考保母執照,看他做珠寶鑲工太費眼力,力勸他試試看。

 翁志明報名台北縣家政中心的保母研習班,「報到那天,真是嚇了一跳,60名學員只有我一個男生。」剛開始真有點尷尬不過,他順利地考到保母的證照。

包尿布專家

 翁志明喜歡孩子,帶孩子更有一套,女兒8個月大時,他去參加「爸爸包尿布比賽」,拿到前三名。他說,孩子很敏感,只要真心對待,就會得到信任;而且從小訓練常規,小朋友就不會亂吵鬧,照顧不是難事。

 處女座的翁志明比老婆還細心,每天拖地、收拾玩具是他的責任。當了兩年的專業「保公」,他更是家族裡最受小朋友歡迎的「孩子王」,他說,已愛上這一行了,更歡迎有愛心的男士們一起加入「保公」行列。

 相對於翁志明大聲昭告自己是保母,吳先生就顯得較為低調。50多歲的吳先生,十多年前在工作中受傷,加上坐骨神經痛,在家休養同時幫助取得保母證照的老婆帶孩子。他不好意思去考證照,但照顧孩子的口碑很好。

 吳先生說:「這沒什麼啦,只要注意安全、教好生活規矩,孩子很好照顧。」他們夫妻現在一起帶兩個全天候托育的小孩,他說,只要年齡層不接近,帶3、4個都不成問題。

她變「車神」技驚兩岸

 劉君眉去年底拿下金卡納賽事年度總冠軍,再次證明台灣電單車競速由女人稱霸。風速女神日日與車為伍:賽車、練車,或蹲在機車行修車。

 24歲的劉君眉身高178cm,白淨臉龐不脫稚氣,客人走進台北縣中和市的武田車行,很難不瞄見店裡竟有個清秀女黑手。「我們已經沒什麼可以教她的,現在引擎都她在弄,」領她入行的師父林俊榮說。劉君眉忙著換機油,酷酷的,頭也沒抬。

 劉君眉高職念廣告設計,16歲擁有第一部小綿羊。她17歲便在賽車界初露頭角,2000年起多次赴大陸南征北討,幾乎一出賽必奪冠,大陸車迷都知道台灣有個技壓兩岸群雄的女車手,有人甚至想聘她當教練。但她第一次比賽,就領教過男車手的排擠和敵意,起跑時被鄰車狠狠踹一腳。劉君眉常說,賽車是興趣,修車是職業。

起跑時 遭鄰車狠踹

 林俊榮說,劉君眉修電單車的技術,比很多男師傅都厲害;但因為是女生,她不太可能自己開車行,「來修車的三教九流,有喝醉酒的,有言語較輕浮的,女生沒辦法應付。」

 很多阿伯阿公看到小女生,哪相信她會修車?但劉君眉自信地說:「通常他給我修一次以後,下次都會找我修。」

 練車總會曝曬和摔傷,劉君眉不太在意,「最嚴重就只有腦震盪而已。」修車一不小心就破皮、刮傷,「大部分車行夏天又熱、冬天又冷,環境惡劣,應該不會有女生要學啦。」

 作為賽車場上唯一女性,劉君眉接收到同儕異樣的眼光,但也容易吸引廠商的贊助。她正計劃著今年要到德國、新加坡參賽。

「男丁格爾」 難敵舊觀念

 照顧工作和家事服務一向被視為女性天職,男子漢禁入。如今護士、看護和保母出現「新品種」,從早期的「男丁格爾」,到後來的保母「爸爸」。美國人也為此創造新詞彙:男護士是murse,男保母是manny。

 傳統觀念仍是男性在照護領域「拓荒」時最大的壓力源。許多男丁格爾常被問到:「為何不當醫生要當護士?」

還是想轉工

 走進長庚醫院護理之家,男護工陳昌逸和謝明耕正熟練地為病友翻身、拍痰、量血壓,一面親切與家屬招呼。

 他們都是60年代出生。陳昌逸原是建築包商,因建築景氣低迷,他虧了不少錢,4年多前跟著妻子投入看護工作,「當時我父母和丈母娘打死都不相信。」

 大學畢業的謝明耕本來在桃園一家紡織廠當組長,一年多前因工廠外移大陸被資遣,他在教會牧師建議下嘗試照護工作。

 謝明耕說,剛開始他甚至夢到幫人清理屎尿而嚇醒,父母也無法接受,要他換工作。

 謝明耕坦承,男生做這行很不容易,如果無法承受家人親友壓力、調整心態,一定做不久。「身段放下來,對照顧的病友逐漸有感情,才覺得這也是神聖的工作,有些阿公、阿嬤聽到我的聲音就微笑,比看到兒女還高興。」不過,陳和謝都說,如果有更好的工作,還是會想轉工啦。 ■來源:聯合新聞網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