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5月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政府總部現址如何運用?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5-03]

■陸恭蕙 思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監

 如果政府總部由現在的下亞厘畢道遷往添馬艦,原址將會如何運用呢?政府官員強調,現階段研究下亞厘畢道的政府總部何去何從實在太早。然而,到底現在是否真的太早呢?

 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因為政府總部現址的重建將對整個中區有極大的影響,可能令原本需要再規劃,以增加空氣流通,以及需要減少由街道兩旁高樓聳立而造成的峽谷效應,卻因重建反而令密度增加,製造更多交通流量及空氣污染。

總部原址重建對中區影響極大

 立法會向政府詢問中區政府合署將來的發展計劃,卻一直得不到答覆,而市民所關注的,是到底政府會否將下亞厘畢道政府總部及美利大廈,賣予地產發展商作商業發展;因為地產發展商慣常會興建高大的建築物,反觀下亞厘畢道政府總部實屬矮小,而美利大廈也不過是中型建築物。

 路邊監測站已顯示出中環的空氣質素屬惡劣程度,如果交通流量繼續增加,空氣質素只會更差,現在我們首先需要找出改善空氣質素的方法。不幸的是,政府似乎沒有計劃改善香港主要的商業中心——中區的空氣質素。現時政府主要集中於游說所有人贊成添馬艦發展成新政府總部,並搬遷立法會於新政府總部旁的另一幢建築物內。

 另一方面,專家繼續討論如何重新裝配中區政府合署,以增加更多地方應付政府的需要,但政府根本沒有興趣聽取這方面的意見,因為它已立定主意搬至添馬艦。事實上,沒有人意圖阻止政府爭取更多地方辦公,但積極的公民社會是有興趣參與有關未來政府合署的討論,因為這公共財產不單只用作政府的行政,亦代表了香港。

 公民社會更可藉著探討改建中區政府合署及美利大廈的可行方法,從中增加市民對城市規劃和設計的認知能力;另外,一個有智慧的政府理應與公民社會攜手合作,而非視之為眼中釘。

為何現址不能翻新或重建

 我們找不到理由,為何中區政府合署及美利大廈不能翻新或重建,以應付政府日後的需要。如果計劃得宜,滋擾將可減至最少並能令工作更具效率。無疑發展添馬艦比重建現有建築物節省時間,政府於添馬艦的規劃及建築期都很快,他們預計項目可於零七年動工,並於四年內完成。但如果時間運用得宜,則有何不可?此外,翻新可以即時改善現有設施,相比於添馬艦需興建數年後才可以看見成果,豈不是更有效率。

 政府提出欲搬遷至新大樓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需要配置資訊科技設施,但這個理由是荒謬的。現在的無線科技設施及電話網絡,足夠應付現時及將來的資訊科技需要。如果得到妥善的維修及翻新,中區政府合署及美利大廈仍然可以為我們服務更長的時間。

 政府亦指出搬遷至添馬艦可讓政府不需再租用商業大廈,節省不少租金。然而,財政策略是需要作整體研究的,而且許多例子證明租用比自置物業更為划算。

 至於增建停車場的需要,除了要照顧傷殘人士對車輛的需要外,對於以完善公共交通運輸系統,取締使用車輛的城市規劃趨勢而言,政府更應以身作則,帶頭減低對車輛的依賴性。

 為了回應市民對添馬艦的批評,政府計劃將20%的設施建於地底。專家認為新建議是不可信的,到底地底計劃將會是什麼模樣呢?雖然地底停車場隨處可見,但於添馬艦等地點的建造成本將會非常高昂。另外,政府所計劃的20%地底設施,相信會令部分政府員工在不見天日的環境下工作;然而政府必須注意到有很多已發展中國家已制定法例,讓每一樓層的僱員都可看見建築物外的景況。

 究竟添馬艦、中區政府合署及美利大廈最終的命運會如何呢? (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