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6月1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港粵合作減少空氣污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6-13]

■陸恭蕙 思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監

 香港的空氣質素變得越來越差,人們開始積極地尋找解決方法,所以現在是一個好時機,讓香港及廣東一起深入研究,採取保證最適當的措施及方法,以減少未來的空氣污染問題。

市民開始關注空氣污染問題

 香港市民終於開始關注空氣污染的問題。

 三年前,顯示空氣質素正不斷迅速下降的數據想要得到市民的青睞,真的不易。因為市民一是並不覺得空氣質素真的如此惡劣,另一方面又認為他們沒有辦法插手,因他們相信空氣污染主要來自廣東,香港根本沒有司法權干預廣東的事務。

 時移勢易,現在空氣質素變得更差,人們開始積極地尋找解決方法,所以現在是一個好時機,讓香港及廣東一起深入研究,採取保證最適當的措施及方法,以減低未來的空氣污染問題。

 市民當然希望我們的領袖可以展示其領導才能並給予我們希望,提出空氣污染的合理解釋,以及制定短期及長期的治理措施。

 香港的空氣污染問題非常複雜,我們日常在街上不斷暴露於對身體有害的空氣中,而且空氣的質素更每況愈下,情況更蔓延至全港各區。

 香港本身是污染者(主要來自發電廠及運輸業),輸出污染物至廣東省,另外我們亦同時從廣東省輸入污染物。當香港連續數日都沒有風時,污染物積聚所產生的煙霧瀰漫整個香港,亦令香港因此而「馳名於世」。

 那麼到底我們應如何應付呢?

港人對空氣污染的實情存有誤解

 我最近與香港科技大學的劉啟漢教授傾談,他是研究香港空氣質素的權威,他向我表達了他的關注,就是香港人對空氣污染的實情存有一些誤解。他認為香港的情況複雜,而且有不同的科學觀點,但問題卻遠超於只是將基本資訊灌輸給公眾。

 劉教授認為當報道有關空氣污染對我們健康有害的成因和解決方法時,傳媒及不同的關注團體往往斷章取義,選取所需的部分,用以支持他們一早已想好的見解及主張。他對這些團體感到失望,因為他們只注重問題的一部分,有意無意間忽略了解決的問題精要所在。

 其中一個例子是:現在一些報道認為空氣污染問題應歸咎於香港的電廠,這點令劉教授十分失望。雖然他亦贊成本地的電廠應設置先進的控制排放設施,及考慮轉用較環保的原料發電,但只將注意力集中於本地發電廠,而忽略對身體健康有極大危害的路邊廢氣,以及在珠三角排放嚴重的工廠和工業,將不能有效地解決空氣污染問題。電廠雖然是本地最大的污染物排放源,但它們的排放在幾百米的高空,較易被風吹散,所以對我們健康的影響,並沒有如交通工具般在人煙稠密的路面排放來得大。

 劉教授更指出廣東省的發電廠近年來不斷發展,將會減輕製造業使用自己發電機的污染物排放,但他擔心位於珠三角中心地帶的東莞及南沙,正計劃發展不少排放嚴重的工業。他相信如果這些污染型工業能夠遷至更偏遠,甚至搬至珠三角的西部,空氣污染問題將會減輕,因為珠三角西部的自然環境令污染物更容易吹散。

 現在的情況是製造業工廠主要集中於珠三角的心臟,但那裡的大氣環流卻困鎖了空氣污染物,形成煙霾影響香港。

科學地處理空氣污染問題

 劉教授因此提出兩個建議,其實它們之間是互有關連的。

 第一,香港亦應加緊注意交通工具排放的污染物,因為這對公眾健康構成最大的影響。劉教授認為香港近期只關注發電廠的排放,減低了對交通工具的排放之注意力。

 第二,珠三角繼續將高度污染的工業置於其中心位置是不智的,因為這將會令固有的問題惡化。我們應與廣東當局合作,使用科學的方法協助政策制定者,選擇一個更好安置高污染工業的地點。

 香港是一個知識型城市,我們決定如何處理空氣污染問題時,必須避免將問題太簡單化,而是要明白問題的成因及解決方法都是多元化的。 (本欄隔周周二刊出) (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