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7月20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血汗工廠」港商苦難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7-20]
放大圖片

本報珠三角記者 羅愛文、劉揚、趙鵬飛、熊君慧

 今年來,珠三角報章頻繁出現了一個新詞語——「血汗工廠」。而據深圳市勞動部門統計,10年來深圳被投訴強迫工人加班、拖欠工人工資且立案調查的工廠,國企佔1/3,港資佔1/3。面對「血汗工廠」的形象,南海一家生產塑膠製品的港企的總經理覺得十分委屈,他哭著向廣東省社科院研究員黎友煥訴說企業所面臨的困境與無奈。而黎友煥聽完哭訴後說:「血汗工廠」背後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家的「血淚」,他們也是有苦難言。

 黎友煥去年對珠三角東莞、佛山等地110餘家加工型港企進行的調研發現,有10多家港企已明確表示不敢接單,原因是大多港企處於生產鏈的最低環節中,靠壓低勞動力成本來賺錢,面對市場環境和新政策的雙重擠壓,利潤空間急劇壓縮。儘管他們也懼怕「民工荒」,也想履行企業的基本社會責任,但是嚴峻的現實是:如果提升工人工資,改善工人福利,便意味著根本無錢可賺,企業難以生存。

處產業低端 港企任宰割

 向黎友煥哭訴的那家塑膠製品港企,於六年前來到佛山南海設廠。起初規模並不大,才400多名員工,但產品質量很好,利潤空間也很大,不到一年就被一家跨國採購公司看中,買下了他們所有的產品,並要求他們擴產。接下來的兩年,這家公司每年以增加3-4倍產能的速度擴張,採購商也依照承諾包下他們所有的產品。

 到了2004年,跨國採購商突然以歐美正在興起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為由,要求他們提供所有環節的費用和比例,來證明他們沒有非法僱傭員工和依法維護了勞工權益。由於跨國公司是工廠生死所繫的大買家,這家港企只有照辦。

利潤空間小 增福利非易

 可是,第5年,跨國採購商就告訴這家企業,有其他企業願意以更低的價格提供同等產品,問他們能否給這樣的價格。這家港企當時就慌了,因為採購商本來給的價格是在成本的基礎上加少許利潤;接下來的時間裡,採購商還不斷地提出壓低價格,利潤空間越發縮小。結果,對於這家已有8000名員工的工廠老闆來說,改善員工福利只能是一種願望,根本無法付諸行動。

 黎友煥很痛心地說,在珠三角,這樣被下游企業卡著脖子的加工型企業太多了。他指出,加工型港企應該反思怎樣從生產鏈的最低環節中走出來,這樣才可以不受制於人,也才有基礎去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