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7月24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所有人共用一張瞼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7-24]
放大圖片

 你能記憶多少張臉呢?

小 琳

 在大部分人心目中,總有一兩張無法忘懷的臉孔,但對某些人而言,卻不能記住任何一張臉。以往科學家一直以為這種稱為「面部識別能力缺乏症」(prosopagnosia or face blindness)的疾病主要由腦部受創引起。不過,由德國明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unster)人類基因學院主持的最新研究顯示,這症狀遠比想像中普遍,而且很多都是先天的面部識別能力缺乏症患者。研究隨機在明斯特市揀選689個學童接受測試,結果發現當中2.47%患有不同程度的面部識別能力缺乏症。

 這研究早前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中,其後美國哈佛大學也進行類似研究,結果和明斯特大學的研究極度吻合。起初科學家對此結果感到十分奇怪,如此高比率的患者,即總有一、兩個在你左右,日常生活應該十分容易察覺,但現實卻剛剛相反。

 負責今次研究的湯馬士.古特博士(Dr. Thomas Grutter)自己也患有面部識別能力缺乏症,但他的太太卻在認識他廿年後才察覺。古特被問到隱藏的秘訣,他表示可以其他能力填補缺憾。

 認人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因為大家都不會「刻意」認人。正常人的大腦自然分辦和記錄不同人的臉孔。面部識別能力缺乏症患者雖然無法分辦他人臉孔,卻可以運用其他策略去分辦不同人,例如記憶他人的衣著、習慣、步伐、髮型、聲線等。對於先天的面部識別能力缺乏症患者,這些另類記憶法已經習以為常,而且行之有效,無論患者本人,或身邊人都不能察覺異常之處。

 另外,面部識別能力缺乏症患者其實能清楚看見其他人的臉孔,能從他人臉部表情得知他們的情緒,甚至從臉部輪廓分辨性別,以至判斷美麗與否。問題只在於臉譜在他們眼中消失後,影像不能寄存腦海,而相同的臉譜再次出現時,他們也無法找出前後之間的關聯。可能醫學界察覺其普遍程度,以及病症的對生活影響輕微,所以古特表示,近來醫學界開始不把面部識別能力缺乏症視為疾病,其症狀亦甚少在醫學和生理學課程上教授。

 「許多人視面部識別能力缺乏症為一種壞習慣,就像經常忘記別人名字一樣。」

 腦部磁力共震影像(MRI)研究顯示,人類大腦有一區域負責分辨人類臉譜,稱為錘狀回(fusiform gyrus),若先天或意外造成損傷,影響其活動能力,便患上面部識別能力缺乏症。

 有關面部識別能力缺乏症的成因,醫學界至今仍未有共識。研究該症狀多年的倫敦大學神經學家比利.德程(Bradley Duchaine)及哈佛大學生理學系教授健.美穗(Ken Nakayama)(兩人合作建構了一個提供面部識別能力缺乏症資訊的網站www.faceblind.org)指成因最大機會由遺傳引致,即與基因有關。不過,時至今日,生物學家仍未找出有問題的基因,所以科學界還在努力印證假設,以及發掘其他可能性。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