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電影業人士昨天向42名涉嫌在網上非法下載電影人士發出律師信,要求他們賠償2.3萬元,否則入稟控告。這可產生一定阻嚇作用,減少網上侵權行為。不過,影業向侵權者索償,乃至政府計劃將非商業用途的非法下載活動列為刑事罪行,並不能完全解決越來越多的網上侵權問題。由於網絡已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分,堵塞不如疏導,影業經營模式須與時並進,尋找更佳方法開拓市場,積極開闢合法收費下載渠道,才能在網絡時代創造影業和消費者的雙贏局面。
近年來本港電影業不景氣,電影產量持續下降,網上非法下載更令影業雪上加霜。香港影業協會估計,用BT技術網上發放電影即「點對點」非法下載,使本港電影業每年損失約4億元,相當於近半票房收入。這次高等法院首次頒令4間網絡供應商向電影公司提供懷疑透過BT方式、從網上非法下載電影人士的個人資料,說明互聯網供應商不能再以私隱權作擋箭牌,拒絕提供侵權人士資料,加上影業向侵權者採取索償行動,在一度程度上有助遏止非法網上下載現象。
知識產權署去年的調查顯示,14%受訪者曾經有非法網上侵權行為,而實際的情況,可能更嚴重。42名涉嫌網上非法下載人士,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越來越多人冒險以身試法都要下載,說明在網絡上下載影片的需求已越來越大。因此,如何將BT下載電影合法化似已是大勢所趨。但目前本港沒有一間電影公司提供合法網上下載電影的途徑,網民利用BT下載,就成為侵權的非法行為。當然,提供合法下載途徑,如何收費,是否待電影在戲院落畫時才推出網上版,怎樣將對DVD市場影響減至最低,以及網民在網上下載的電影可否自行複製等問題,都比較複雜;但影業只有設法解決這些問題,利用互聯網平台分銷電影,才可以盡早發掘這一潛在的巨大市場。美國電影業強人華納兄弟已利用BT技術,分銷旗下的電影及電視節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港影業愈早起步,愈能擺脫被動。 (文匯社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