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鄧曉滔打的穩陣牌,未敢貿然向外闖。鍾欣琦 攝
創立自家時裝品牌豈不是每位時裝設計師的夢想?他又何嘗不是,但想了千百回,面對風險高、市場競爭大的現實問題,心雖然不死,鄧曉滔卻寧願抓緊目前「黃金機會」,繼續留在著名時裝設計師的公司,一邊等待一個好時機,一邊再繼續修讀市場學,他說:「要等十拿九穩才會出擊。」
鄧曉滔於二千年入行,大專畢業後,得幸運之神眷顧,在設計師張路路的公司當上助理至今,現職設計師;去年他憑「Pray」系列贏得香港新系列時裝創作大獎的全場總冠軍,靈感取材自英國畫家Raymond Briggs的經典繪本The Snowman。
支持者少 競爭大
「曾計劃於三十歲前創立自己的品牌……」鄧曉滔抱著「人一世、物一世」的心態,希望一嘗創立品牌的滋味,最終殘酷的現實把他的「宏願」「擊倒」。
他說:「雖有支持本地時裝設計師的擁戴者,但為數不多,港人大多傾向追捧外國牌子……時裝連銷店成本低,價錢吸引顧客,而自己設計的時裝可能一個款只有十件,成本高;本地市場競爭大,在創業時,市場定位要清楚。」
創業始終有風險,做生意冒著「有賺有蝕」的心理準備面向市場。「有不少朋友也在商場設立自己的品牌店舖,工資跟打工差不多,賺得到的是一份滿足感。」鄧曉滔也承認,自己跟他們一樣需要滿足感—希望設計品可以懸掛在店舖售買。
進修市場推廣 易於打響品牌
他在「大樹」的蔭庇下,既獲得滿足感,也可以繼續為將來奠根基,所以在現階段暫未有創業的周詳計劃。鄧曉滔總覺得自己仍有很多需要學習的知識,未敢輕言「向外闖」。他承認:「自己想得很周詳才會去做一件事。」;他打的是「穩陣牌」。
下一步,他正計劃修讀市場學,學習市場推廣的策略。他分析:「設計了一件好時裝,但買不出去,它終究是一件藝術品,所以身為時裝設計師,既不能忽略市場推廣的需要,同時又需要兼顧設計方面。」
與此同時,鄧曉滔甘心樂意地投放6年的青春在同一間公司中,未有蟬過別枝的念頭,「她」有何吸引之處?「公司給予我不少學習的機會,例如現時有份負責新品牌lulu cheungs的服裝設計。」他又坦承:「老板對布料和她自己的要求高,但在這學習得到布料的運用……在剪裁上又有啟發性。」
他回想,在學生時代,設計可以天馬行空,入行後發現,還要考慮顧客能否把作品穿著出街見人等實際需要,不再光是空談書本的理論。
他如普通中五會考生一樣,會考後,未知自己將來要走的路,只是隨著個人喜歡畫畫的喜好,報讀設計課程,畫出了時裝設計師的路,而走這條路需要的「裝備」,他現在已知曉,但會否振翅高飛獨闖天下,視乎「萬事」能否俱備?
(年青設計師打拚系列)二
鍾欣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