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9月2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80後」大學生尚未「斷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9-02]
放大圖片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 劉凝哲

 作為中國社會的第一代獨生子女,從出生便被稱作「小皇帝」,從小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與呵護,是家庭的中心和關注的焦點。當年的「小皇帝」已長大成為20世紀80年代末的「80後青年」(編者按,「80後青年」是指1980年後出生的人),但他們邁入大學校門之時卻被冠以「無法斷奶的大學生」。從雲南學子包機到清華大學上學,到貧困生父母露宿校園,「80後」學子們的大學生活在爭議中開了頭。事實上,對「80後青年」的批評由來已久,他們究竟是「垮掉的一代」還是「充滿希望的一代」?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烙印,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所所長勞凱聲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每代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生活,不能用好與壞判斷。

京女赴滬 媽媽三大擔心

 媒體曝光學生家長送新生入學,由於無處住宿而露宿在校園,這更引起了軒然大波。輿論矛頭直指叛逆、個性、自我的「80後青年」,認為他們仍未「斷奶」,依賴性過強,甚至在雙親在外露宿時還能在宿舍中「睡得安穩」。是無法渡過斷乳期的大學生,還是被過分寵愛的「80後青年」,更或者是用「中國特色」愛孩子的學生家長,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始終無法長大?

 即將赴上海讀大學的北京學生小陳暑假「有點煩」,原因是「飯局太多了」、「我媽非要送我去上學」。小陳是獨生女,從小學習成績就好,家裡經濟條件不錯,乖巧的她是大家眼中典型的「好孩子」。小陳說,從高考結束後,一路「慶功宴」、「謝師宴」、「送行宴」都吃膩了,「不就上個大學嗎,搞得跟生離死別似的」。與小陳的滿不在乎相比,小陳的母親卻是憂愁滿面,「北京姑娘能不能適應南方氣候」、「會不會被當地同學欺負」、「能不能跟上功課」,這些都是家長最擔心的。

過分溺愛 子女無法長大

 是獨生子女過分依賴,還是家長過分溺愛?據《解放日報》針對內地獨生子女的調查,當子女面臨就業問題,12%的家長願意幫孩子託關係投簡歷;當子女進入擇偶階段,18%的家長願替子女找對象。令人驚訝的是,47%的父母甚至會出錢幫助子女購房產,高達92%的父母願意替子女照看第三代。

 這個調查顯示,對待子女的獨立生活能力問題,從道理上,家長們回答得都很理智,然而,在實際操作上,又常常為感情所左右。對於孩子的成長,「該放手時且放手」,已成為當代家長需要認真反思和實踐的課題。

 小陳的母親明顯「放不下手」,她已下定決心要去上海送女兒上大學,並且準備多待幾天,至於什麼時候回來都要「視情況而定」。這的確代表著很多獨生子女家長,甚至被內地教育學專家稱為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溺愛方式。

專家呼籲 「就讓他獨立」

 獨生子女在父母心中的地位空前。調查顯示,67%的家長選擇「孩子在心目中最重要地位」,「較重要」的佔26%,「一般」的7%,而認為「不重要」的,出現了調查統計中罕見的0票。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所所長勞凱聲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受傳統文化影響,中國的父母生孩子的意義與其他國家的截然不同,「世界上只有中國人和猶太人這麼溺愛孩子」。父母們一方面節衣縮食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一方面對孩子的學習成績過分苛求,這樣使中國很多孩子學習成績很好,各方面能力卻相當低下。「但這並不是可怕的事情」,中國家長會更多接受世界先進的教育經驗,這樣不健康的溺愛也會轉化。

 父母事事為子女操勞,獨生子女們卻顯得心安理得。調查顯示,有41%的子女樂於接受家長的代勞;39%的子女認為父母代勞是理所當然;僅有20%的子女反感父母代勞,多數的內地獨生子女對父母代勞均習以為常,安於接受。這樣的獨生子女是「好吃懶做」、「垮掉的一代」嗎?勞凱聲反對這樣的說法。他說,「孩子們都沒有問題,讓他們獨立,他們就會獨立」。他舉例,一般新入學的大學新生都有父母幫助整理寢室,但到大學二年級幾乎所有學生都自己動手做這些事情。

家長否認子女自理能力差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 劉凝哲、奕峒

 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清華新生家長露宿校園事件引起了京城許多高校的關注,記者日前在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獲悉,為了防止類似事件發生,兩校都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迎接新生及其家長的到來。記者在北大和人大校園裡發現,一些外地前來報到的新生無一例外都是由父母陪同前來,3、4個家長送1個新生的情況比比皆是。在被問及是否由於孩子在家自理能力差,家長不放心才陪同前往時,家長們均表示否認。

 來自貴州的戴先生告訴記者,其子今年考上了北大物理系,全家人都很高興。此次全家出動送兒子進京上學,不是孩子沒有能力獨自前來北京,而是覺得這麼多年家人為了培養孩子都很辛苦,這次正好可以藉著送兒子上學的機會,趁機出來旅遊一番。

藉送子上學 趁機逛京

 在談到清華學生家長為送孩子上學而露宿校園的看法時,戴先生表示,愛子之心人皆有之,雖然這個現象得到了大家的關注,但不會阻止家長們送孩子進京入學的熱情,這不是溺愛而是關愛。

 從江西專程趕來送女兒入學的曹女士告訴記者,他們全家今天下午剛到北京。女兒考上北大英語系不容易,現在年紀又小,家裡人都不放心讓其獨自來北京,大家都想送送她,順便在北京遊玩一番。在談到對清華學生家長為送孩子上學而露宿校園的看法時,曹女士表示,在看到相關報道之後,他們也曾擔心過來京後的住宿問題,幸好有位在北大讀研的老鄉幫他們在附近找到了一家招待所,解決了後顧之憂。

 唯一不足的是每個床位45元/天的價格,對於來自相對落後的革命老區的來客而言有點承受不住,所以他們全家決定等9月3日女兒順利入學後就回家。

辦妥手續後 打道回府

 記者在人民大學門口遇見了來自重慶的王同學,他說,這次是和父親一起來的,其實自己完全有能力獨自解決入學問題。來之前,因為家裡比較困難,曾和父母談過讓自己獨自前來上學的問題,但父親還是不放心堅持要送自己上學,還好在北京有親戚能幫忙解決住宿問題,否則有可能在外面露宿。

家長送子求學港生稱司空見慣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 劉凝哲、實習記者 郭嘉

 內地各界熱議清華大學新生家長露宿校園一事,並普遍認為內地大學生缺乏獨立性。在京就讀的港生表示「有點司空見慣」。

專家:港生較內地生獨立

 記者採訪了幾位香港學生,相對於內地各界的關注,香港學生的反應則冷淡得多。「知道這事,放假時在香港的報紙上看了報道,當時其實也沒有太大感觸,也就是感慨一下家長的遭遇,然後轉頭就忘了」。在人民大學就讀的郭同學說。

 郭同學幾年來經常往來香港到北京,但他說家長從來沒有要求接送。「相比之下,有些內地同學的獨立性稍差,依賴性有些強」。郭同學坦言。

 大三的梁同學則說,「可能是有點司空見慣的感覺,在內地上學幾年,每年開學時,總會有這類現象。」梁同學說,她只是略略看了一眼有關的報道,覺得有點疑惑和難以理解,也沒有深思。內地教育學者勞凱聲表示,兩地學生的素質差距並不大,但港生的生活能力、獨立性確超過大部分內地學生。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