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9月1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特首:積極不干預 不談久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9-12]
放大圖片

 【本報訊】(記者:邱萍菲、曾少妍、葉詠儀、徐海煒、喻淑琴、何麗琪、李永青、林德芬)工商界多番呼籲特區政府檢討「積極不干預」政策,行政長官曾蔭權昨日表示,特區政府一直都無說過「積極不干預」,那是很久以前由當時財政司夏鼎基提出,特區政府奉行的是「大市場、小政府」原則,但非墨守成規,而是根據市場需要作出修改、調校,以適應個別需要。他特別強調,會作出特別安排,開展以往特別少做的科技基建及工業扶助等工作。

 被問及年底制訂的行動綱領是否「連任政綱」時,他強調,不應因政治活動而影響社會思考,這次「十一五」的討論經驗及基礎,有助香港將來更實在地回應國家的「十二五」規劃。

「不干預」乃夏鼎基方式

 曾蔭權表示,一直以來特區政府都沒有說過以積極不干預作為經濟發展的政策,而是奉行「大市場、小政府」方針:「我們盡量按市場需要去做,以往很少做的事情,包括科技基建及工業扶助,我們現在都有特別安排。」

 他強調,特區政府不會按成規辦事,但由於資源有限,特區政府不能與市場爭奪,不會與商界爭利,而是做好配合的工作。「我們不能以籠統口號式作為發展模式,而要根據市場的方向,陸續跟進、修改、調校,以適應個別的需要,但都是維持一貫的小政府的原則。」

港粵港口可互相輔助

 被問及如何提升香港港口競爭力時,他表示,香港與內地在港口的發展上並不存在惡性競爭,當中可以互相輔助,例如廣東貨源可能由內地的香港企業經鹽田港運往香港。「香港與廣東已離開所謂的競爭,而是站在長遠經濟發展的高處考慮。」

 會上有內地記者質疑香港基建決策緩慢,未必能配合港深建設,曾蔭權強調:「我很有信心香港能夠配合廣東省的工程,如果廣東省有任何跨境基建項目,香港一定可以配合。」他承認,香港決策程序與內地不同,但決定了一定會做。至於會否成立高層次跨部門小組,他指出,現時高峰會都由自己與財政司司長統籌,就目前情況而言已經足夠,但如果有需要,會成立獨立小組。

港決策程序不同內地

 曾蔭權表示,本次討論高瞻遠矚,提供了策略性建議,不過這些都只是一個開端、框架,未來還要不斷修正及深化。曾蔭權又稱,4個小組會在未來3個月向專家、學者及業界人士繼續收集意見:「今天只是浩大工程的開始,未來幾個月將會有更多專家學者加入。」

 他形容,這次會議達到初步共識後,將為下階段的討論提供框架,設定行動綱領的清單。他希望,4個小組能夠在10月底或11月上旬作出中期匯報,到年底或明年初定出行動綱領,配合國家「十一五」的規劃,亦能作為下屆特區政府制訂經濟策略的參考材料。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