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9月2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思考,在「富士康事件」之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9-21]

■古 同

 9月3日,《第一財經日報》(以下簡稱《一財》)與富士康以一紙聯合聲明的形式互致「歉意」,化解了矛盾。應該說,這樣的局面是《第一財經日報》樂於接受的,也是原告富士康妥協退讓的結果。但是我們注意到,恰在此時,輿論的天平彷彿一夜之間發生了傾斜:《一財》由最初的被同情與聲援對象變成了眾多網名炮擊的目標。有論者甚至認為,這是《一財》與富士康的合謀,是「炒作」!他們愚弄了大眾,忽略了法律!

 在此,我提出如下幾點思考——

民意反彈力度為何如此大

 思考之一:「富士康事件」為何引發如此大的民意反彈?應該說,《一財》曝光的只是企業員工超時加班及苛刻管理問題。而這種現象在中國、特別是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是公開的秘密,工人都習以為常了。這次為什麼就不一樣了?在於富士康欺壓記者、做出天價索賠的舉動嗎?恐怕沒那麼簡單。內地違法用工單位毆打和報復記者的事情多了,再聯繫美國沃爾瑪因相同原因拒建工會時的民眾激憤,應該承認,中國民眾還沒有走出歷史上受人欺侮的陰影。脆弱的自尊心不容許外來資本的一點傷害。儘管富士康是台資,但畢竟無形當中打上外來資本的烙印。可以說,富士康「獲罪」的不僅僅是打壓媒體與記者的舉動,還有它那個「世界500強、大陸最大台資」的外來身份。

《一財》為何前後態度不一

 思考之二:《一財》在大眾輿論中的角色為什麼會產生顛覆性的變化?暫且拋開大眾非理性情緒化的宣洩,我們發現,這種宣洩的背後還反映了大眾對媒體與媒體人的某種期待。在人們眼裡,媒體擔負著一種揭露污穢與黑暗、宏揚公理與正義的社會責任。媒體人是拿著對錯是非的「標尺」在左衡右量,然後通過報道與分析,讓大眾有充分的知情權。既然《一財》揭露了真相,為什麼還要向富士康「致歉」和表示「尊敬」?!的確,這種質疑不無道理。在當前激烈的社會轉軌階段,當個人在資本與強權下顯得卑微無力時,媒體的這種公眾與道義力量顯得尤為重要,它是一種社會良心的再現。但是,人們沒有注意到,當今中國的媒體有兩重屬性。其一是公眾屬性,人們看到的多是這種屬性,也是人們對《一財》等媒體產生期待的緣由。但是,媒體還有第二個屬性,即企業屬性。現在的媒體多是企業化經營,自負盈虧都取決於自己在商戰中的博弈。這個屬性決定了媒體在關注民生的同時,不可避免的還要考慮到自己的利益問題。《一財》與富士康的和解不能說沒有這種考慮。因為這是一份在京津、長三角、珠三角、香港等地發行,覆蓋中國最具消費力的高端主流人群,並逐步發行至全國主要經濟區域的報紙。它追求利潤的企業屬性更是明白無疑的了。現在的問題是,假如《一財》報道完全真實,報社能撇開第二屬性,堅守媒體人揭露黑暗、宏揚正義的責任和信念,與富士康對決到底嗎?

 「富士康事件」了結了,思考不應該停止,還要繼續……(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