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0月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何浩培非常教授 亦師亦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0-04]
放大圖片

 ■何浩培對香港有歸屬感,卻不滿香港空氣質素欠佳。左為名人會客室主持人張慧燊。

主持人:張慧燊

 他,是非一般的電子工程教授,與學生「同撈同煲」,打成一片,一年到晚總是穿著牛仔褲講課。很多學生遇上煩惱事,會第一時間想起他;即使在半夜三更,仍會有學生致電向他訴心聲。發現學生有財政困難,只要負擔得起,他總會出手相助,亦無想過日後可以討回來。他說,「就算是多認識一個朋友吧,學生記得我最好,不記得也無妨。」他是誰?中文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副教授何浩培是也。難怪今年7月,他以相同票數,與另一名教授同時獲學生選為該系的最佳老師。

 何浩培為人和藹可親,訪問時正值暑假,他一身輕鬆打扮,牛仔褲配紅格仔襯衫,頭上銀髮如霜。辦公室堆滿學術書籍及期刊,桌前貼滿了女兒大大小小的照片。何浩培笑言,自幼已喜歡科學,很早就清楚知道自己要做甚麼,知道自己不會走科研以外的路。

不愛出風頭 腦袋「無時停」

 在暑假這段相對清閒的時間,何浩培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找資料做研究。他表示,因為創新的研究不但可令人認同自己做的事,更可令科技向前邁進一步。他笑言腦袋「由朝到晚都無停過」,「90%時間都在上班」。至今他已發表超過150篇文章,當中包括在期刊或會議上發表的論文。

 一向低調的何浩培,甚少接受傳媒訪問,訪問前想找點有關他的資料,卻是無功而回,然後在電腦搜尋器Google上搜尋,方才理出一點頭緒。他主要從事發光半導體的研究,曾擔任IT夏令營的籌委顧問團成員等。然後訪談過後,才知道他雖然不愛「出風頭」,卻也積極為社會貢獻一分力量,如他多次為地鐵擔任技術顧問,亦是今年電機暨電子工程師學會屬下香港電子器件及集成電路分會會長。此外亦曾是生物光學會議的籌委會會員、香港電子業商會的科技顧問。

須增曝光率 力爭科研費

 不過身處現今社會,科學家亦不能只埋首研究,需要增加曝光率及知名度,以爭取科研經費。他坦言自己並無交際天分,甚至開會都會感到壓力。在城大工作時,他發現:「無網絡很弊,很蝕底,拿不到研究基金。」於是從兩、三年前開始,他積極參加學術會議,因為他知道做研究,亦離不開社群。結果他的努力並沒有白費:這幾年他要找研究基金及資助都容易得多。

 何浩培是「港產科學家」,從小在元朗長大,在新界鄉議局中學畢業後,赴笈英國完成高中及大學課程。他在英國10大名校之一的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完成博士課程,論文題目與發光半導體材料有關。他指出,英國是發光材料研究最先進的國家,並把發光材料研究作為國家指定的發展方向。而有關研究有很多新意念,卻很難成為賺錢工具。

 何浩培對香港充滿感情,並以「comfortable」(舒適)去形容香港回歸後的氣氛。在英國讀書一讀就是14年,完成博士課程後,他本來打算回港發展,家人卻表示反對,希望他留英生活。可是他對香港很有歸屬感,雖然放洋留學多年,卻一直以香港為家。

 對他來說,待在英國,只不過是一個過客。於是他以堅定的語氣對母親大人說:「即使我在香港工作不開心,我也要回港試一試,因為我在香港長大。」結果在朋友的「鋪橋搭路」下,他終於在1996年回港大展拳腳,先在城市大學物理系執教,4年前再轉到中大電子工程學系工作。至今他回港已有10個年頭,對於香港,他最不滿意的,是空氣質素欠佳,而且香港人生活節奏過急。

缺長遠計劃 港競爭力減

 他亦經常到內地開會,如青島、大連、北京、上海、海南等地。他很希望對祖國有更深入的了解,因此很喜歡到內地旅行。他認為祖國現時無論發展的方向及步伐都很正確,因為作為第三世界國家,不能走得太快。他認為,香港經濟相對富裕,而且歷史上相對開放,因此與內地大學相比,香港的大學更加兼容並蓄,老師來自世界各地如加拿大、美國、澳洲、德國等,比內地大學更具優勢。

 不過,與新加坡相比,香港在高科技發展方面卻需要加一把勁。他指出,香港雖然背靠內地,但假若港府不發奮,不堅持發展高科技的目標,積極培養專業人才,只順著市場走,缺乏長遠計劃,香港的競爭力就會大大被削弱。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