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0月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事在人為:拚搏改命運 錢少亦科研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0-04]
放大圖片

 ■這個生物傳感器實驗,是何教授的「起家」實驗,並取得專利。

 何浩培教授相信拚搏可以改變命運。他說,每次為前途計劃,總會遇上很多不可預見的困難,但他憑著這個信念,結果都能一一克服。沒有經費,就用最便宜的方法去做研究。譬如他的專長是電子半導體及光學測量,96年從英國回港不久,想做研究,卻苦無研究基金,於是他就因應本身專長,放棄研究經費動輒過1,000萬的光電子半導體,改為專注量度生命分子的研究,因為有關研究的實驗成本不過數萬元。無激光器去做實驗嗎?沒問題,他到鴨寮街或過境深圳買來各類廉價零件親手製作。

「研究非靠昂貴儀器」

 在他和研究生的努力下,結果研究愈來愈好,他以物理現象「表面等離子效應」進行的生物傳感器實驗更取得專利,成為他的「起家」實驗,前年並在學術期刊發表有關成果。生物傳感器為一抗炎抗體測試,以光去量度蛋白、基因或病毒,他希望能更進一步,把研究成果加以改良,只需通過一次傳感器晶片的測試,憑著一滴血,就可同時量度出多種抗炎抗體及蛋白,知道病人是否染上乙型肝炎、霍亂、癌症等病毒。

 他認為:「研究全靠新概念,而不是靠昂貴的儀器;資源重要,但不是必然的。」於是經過他調教的研究生,都是自己弄儀器,因為他們深信只要用心,亦可以達到目的。

「錢不需多,只要夠用」

 說起自己的研究領域,何浩培眉飛色舞。他說,光學與生命科技的結合,極具發展潛力。他現正與威爾斯親王醫院合作,從事有關病毒鑑定的研究,由醫院提供樣本進行測試。好像現時的DNA(基因)鑑定採用熒光,他卻棄用熒光而採用普通光直接去量度,毋須經過處理發光的過程,省卻許多時間及程序,亦可多次使用,大大減低了成本,亦是行內靈敏度最高的表面等離子器材。

 他卻並無因此而自滿,反而希望做到精益求精,令器材的靈敏度更進一步,從而令光學提升至應用科學的層次,學術成就亦可變成一門事業。

 他希望給予學生更多從事創新而實用的研究機會,不過,他從無想過用知識賺錢,對他來說,錢不需要多,只要夠用就可以了。他最看重的,是每一天早上醒來,都能很開心地上班,全無壓力。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