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0月1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許嘉璐:憂慮中國文化的斷裂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0-19]

搕ㄓ[前,中華·緣文化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全國各有關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共70餘人就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緣文化」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討。論壇共設四個議題:作為哲學思想的「緣」、文學藝術中的緣文化、民間社會與緣文化、中國文化圈中的「緣」。

斒t,是中國傳統中的一個文化概念,最早來源於漢晉之時傳入中國的佛教。漢唐以後,隨著佛教的中國化和世俗化,「緣」的觀念逐漸成為典型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融入人們的基本觀念和日常生活。中國文化因為有「緣」的觀念,而能夠更加客觀、動態、豁達、良善地對這個世界。

搘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認為,中國目前有一個情況值得注意,就在文化領域裡出現斷裂。因此當前我們中國文化的確值得人憂慮。在文化形態上,精英文化,或者是高雅文化,與大眾文化完全是兩個世界,互不搭界。種種令人憂慮的現象層出不窮。許嘉璐認為,應該讓更多人對文化進行思考,在學術領域,也存在一個專家和大眾結合的問題。很多老一輩老專家,一向是立足用最平直、平實、平易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學術性的。但在前幾年,在學術界刮起了一陣風,語言很晦澀,繞來繞去,說歐式語言又不是歐式語言,說中國話又不是中國話,每篇文章都要自造很多的術語,又沒有對這些術語進行界定,乃至在博士生的論文答辯的時候導師看不懂論文,越來越遠離大眾。因此在研究中華文化的時候,別的且不管,無論是文學、歷史、社會還是哲學,專家學者如何走到人民當中去,能在大學裡講課,可以讓剛剛入學的高中生也能聽懂。能深入,能淺出,如果我們的文藝形態,精英文化永遠不能和大眾文化聯合起來,融為一體,如果學術界和廣大的知識領域不能融為一體,讓哲學家的名言在高中生的腦子裡生根,某某先生說如何如何,就像培根所說的知識就是力量,他不過是一個哲學家,那我們的中華文化仍然得不到弘揚。

摀嘉璐認為,現在世界各國急切向中國伸出手,讓我們給它們介紹中華文化,而我們只能拿出京劇、高蹺、剪紙、泥人等,這些都是文化的形態,既不是文化的整體,也不是文化的精髓與核心,只有中國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對中華文化自覺,我們才能把自己的文化貢獻給世界文化。而世界文化本身是多元的,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大國,卻在世界文化領域裡並沒有佔四分之一,從文化交易得到的數據表明,我國只佔到40%。許嘉璐引用一位留美中國學者的說法,沒有文化的經濟,再發達也是建在沙灘上的高樓大廈,一旦局面有臨時的變動,就像腳底下的沙一樣流走,最後什麼都不剩。真正強大的民族與國家,既有經濟、科技的實力,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實力,這種實力不僅為更多本國人所掌握、本民族的人所掌握,同時也能為世界作貢獻,世界的文化只有多元才能是和諧的。許嘉璐認為,擺在我們面前的路是很長的,而且是曲折、不平坦的。但是中國人就是常常以天下為己任,希望今後學術界能夠對中華文化建設成長作出貢獻。(來源:科學時報)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