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0月1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增設清明中秋爲法定假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0-19]

(編者按:為增設中秋清明為法定假期,三名香港地區的全國政協委員──本報社長張國良、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潘宗光、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楊釗從2004年起,連續3年作為第一提案人,向全國政協提交了提案。該提案被包括新華社、人民日報及海外150多家媒體報導,得到了各方面的強烈共鳴和支援。據有消息說,中央高層對此高度重視,認為此事「事關構建和諧社會、增加民族凝聚力」的大局,責成有關部門加緊研究。)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

提案主題:

鞏固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

加大對文化建設方面投入 增設清明中秋爲法定假期

第一提案人:潘宗光 張國良 楊釗

中共十六大之後,我們國家在經濟發展方面正展現出一股排山倒海、不可阻擋、一往無前的氣勢,國力蒸蒸日上,中華民族振興指日可待。然而,也不能不指出,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仍然存在嚴重落差,一手硬一手軟的狀況未能明顯改變。爲此,我們共同發起提案,要求有關方面真正明瞭問題的嚴重性,並從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可收取實實在在效果的措施入手,例如,增設清明、中秋以及端午、重陽這些民族節日爲法定假日;加大對文化建設方面的財政和其他資源的投入,以收立竿見影和中長期之效。

一、我們各位代表委員都親眼目睹親身體會國家在經濟發展方面的巨大變化,由衷的感到自豪和驕傲。但是,在文化思想方面的一些令我們多年感到憂慮的現象,至今不但依然存在,而且有所發展,使我們更感到憂心如焚。

二、概括起來,這些令我們憂心如焚的現象集中表現在「三個危機」和「五多五少」,這些正嚴重腐蝕中華民族的靈魂。三個危機是:信用危機、腐敗危機和信仰危機。講信用,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無信用,千夫所指。但如今,失信,背信,無信。騙信,目前隨處可見。清廉,歷代推崇。但如今,許多百姓都變得不知疼不知恨,麻木了。人生有志,志存高遠,仁人志士,莫不如此。但如今,許多青少年和相當多的成年人人生失去目標,鼠目寸光,只求及時行樂。豈不悲哉!

五多五少是:崇尚西方拜金主義者增多,弘揚重志重義重德傳統者減少;崇尚西方利己主義者增多,弘揚傳統捨己爲人美德者減少;崇尚西方享樂主義者增多,弘揚傳統勤儉美德者減少;崇尚西方個人主義者增多,弘揚傳統團結禮讓美德者減少;甚至崇尚西方節假日和飲食文化者增多,以民族傳統文化爲榮者減少。這些西方文化正在潛移默化的腐蝕一代一代新人,成爲他們的主體意識。

三、我們認爲,這些令海內外有識之士憂心如焚的現象,成因是複雜的,很重要的是文化大革命破壞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而對外開放中如入無人之境的西方文化良莠齊進,阻礙了民族文化、傳統和道德的重建。

我們深深明白,我們國家和平崛起,我們民族復興於世,是包括物資和精神兩方面的內容。我們對外開放是要取西方在經濟科技文化之長爲我所用,促進國家全方位發展。但是如果我們優良的民族傳統失傳沒落了,我們的優秀的文化思想精神被西化了,變得不中不西,不洋不土,那末我們的民族就會變成一個沒有內涵的民族,一個失去精神支柱和凝聚力的民族,最終崛起和復興也必成泡影。

四、我們還深深明白,高尚的文化思想精神不會在人的頭腦中自發産生,在對外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環境和條件下,弘揚傳統文化思想道德是極爲艱鉅的工程。要改變「一手硬一手軟」的局面,也非一蹴而就。因此,上至中央下至平民百姓,以至港澳臺海外同胞,需要以危機的意識進行最廣泛的動員,人人獻策人人參與,使精神文明建設也同經濟建設一樣,成爲全民的事業。

五、加大對文化事業的財政投入。文化事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主渠道。長期以來,各級政府對文化事業的投入處於一個較低水平,許多文化工作者苦爲「無米之炊」。至今,不要說與發達國家相比,甚至低於許多亞洲的落後國家,常常令我們港澳人士感到汗顔。我們理解,在國家財政相對緊張之時,有限的資源要放在刀刃上。但是,近年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國家財力持續增長,有能力增加文化投入。我們建議,國家財政對文化事業的投入每年增加2至5個百分點,力求在五年內佔GDP的水平達至中等國家水平,十年內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同時,國家要制定相關的法規法例,明確各級政府財政對文化事業的投入,從根本上改變一些地方政府將精神文明建設看作是的「軟指標」的現象。

另外,要採取更加積極的措施。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吸引民間和海外投資,以彌補政府投入的不足。

六、增加清明中秋等民族節日為國家法定假日。清明掃墓祭祖,中秋闔家團圓,端午悼念愛國先人,重陽登高敬老,這些有千年歷史的節日,在凝聚中華民族已經發揮並繼續發揮磁力作用。這是有目共睹的。在香港,這四個節日當天或翌日都是法定假日,為甚麼我們國家還不是呢?我們認為,不迅速將祖國千家萬戶都過的節日確立為國家假日,是說不過去的。法定這些節日,其實就是法定民族傳統和精神的地位,意義怎樣估量都不過份;而過這些節日,也就是實實在在弘揚民族精神。

我們覺得,如果擔心法定節假日增加過多,可考慮先增加清明和中秋,再增加端午和重陽。或者,與雙休日作調整。                  

七、要充份發揮健康宗教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正面作用,尤其是在西方宗教在內地的迅速擴張。法輪功等一些邪教冒頭的情勢下,更要發揮我國傳統的佛教、道教等優良宗教的作用.我國的傳統宗教結合傳統儒教思想,導人向上,崇尚真善美,主張兼收並蓄,數千年來支撐中華民族度過一次又一次磨難。在步入現代社會之後,其精粹仍是中華民族扶正祛邪的精神支柱。建議政府對傳統宗教事業給予重要的地位,對其發展給予一定的扶持,修繕廟宇,關懷僧眾,重視傳統宗教思想和學術的整理研究,並充份運用於國家的德治德育之中。

八、將08年北京奧運辦成弘揚中華文化的盛會。08年奧運,是向全世界展現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和平包容、平等仁愛、求真向上的優秀精粹的絕好舞臺,亦是增強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的絕好機會。有關方面要從現在的籌備籌建,直到北京奧運的開幕式以及各個環節,都應以此為主旨。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