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0月1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傳統文化受到嚴峻挑戰 國學復興之路該如何走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0-19]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開學典禮暨揭牌儀式2005年10月16日舉行,58名學生經過考核成為該院首批學生。自從2005年上半年人民大學宣佈成立國學院後,應該如何復興國學就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各種議論。

什麼是國學?在學術界看法不一

搕偵簻O「國學」?這在學術界存在著若幹不同的觀點。章太炎先生稱國學為一國固有之學術,吳宓先生稱之為中國學術的總體,張岱年先生界定為中國學術的簡稱,曹伯韓先生認為,國學的範圍是指西學輸入以前中國原有的全部學術。還有一個與之相關聯的說法:錢穆先生曾經條析中國的傳統文化為人統、事統和學統,亦即為人、做事、治學的三大傳統。

國學的積極倡導者、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教授認為,國學是中國傳統學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它沉澱於歷史的長河,而又昇華於現代的社會,既是是延續傳統的紐帶,又是開創未來的階梯。國學乃是使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中華文化之所以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並對人類進步做出特殊貢獻的民族文化體系。

搯篨リS稱「國故學」,指一國固有之學問。國學作為近代意義上的概念,始於20世紀初。一般認為,國學相對於新學,指舊學;相對於西學,指中學。引申而言,它即今人眼中的中國的傳統學術文化。可以把國學看作對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進行研究和闡釋的一門學問。國學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國學,即胡適所說的「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思想、學術、文學藝術、數術方技均包括其中;狹義的國學,則主要指傳統思想文化,它是國學的核心內涵,是國學本質屬性的集中體現。國故之成為「學」,是近現代以來中西文化交匯碰撞的結果。在此過程中,中國固有的學問被植根於西方的學術規範、學術體制和學術傳統所取代,學術的現代轉型被簡單理解為學術的西方化。而中國自身的學術則成為「國故」,繼而幾乎淪為「絕學」,中國的現代學術與傳統學術之間,出現了深刻的斷裂。因此,為了繼承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有必要振興國學。

搰鶭_成校長認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認識國學、呼喚國學、振興國學,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新的文化建設,乃勢所必然。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加速,國學及國學教育作為傳載中國優秀古典文化的學術文化與教育學科,對於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將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振興國學是水到渠成、應運而生的事情

搹蛘q人民大學宣佈組建國學院後,各種質疑的聲音就一直充斥著媒體,還有人提出了「國學無用論」。

搮鵀飽A被譽為第三代新儒家領軍人物的美籍華人學者杜維明認為,「國學無用論」非常可怕,這在中國是積重難返。任何一個民族、文化或地域的歷史所積澱的文化、知識和經驗,都能使我們更明智地瞭解自己的過去和眼前的處境。如果一個人、民族和國家對自己的歷史不瞭解、不重視,那麼就會對自己的文化認同、自身處境的理解產生偏差。

搰鶭_成校長說,中國人民大學決定建立國學院,不是圖一時熱鬧,而是要踏踏實實地從事一件帶有探索性的教育事業,為豐富教學內容,為完善教育體制,為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做出積極的努力。

搘L認為,振興國學是水到渠成、應運而生的事情。首先,研究國學、重振國學是恢復文化自信力的需要。近百年來,國學處於一種衰微的狀態。上個世紀的世紀之交中國受到列強的凌辱,人們對傳統文化失去信心,把落後挨打歸結為自己的文化。「五四」運動是傳統文化的第一次大波折,「文革」再次摧毀傳統文化。

「在一段時間裡,國學幾乎成為落後、愚昧的代名詞,必須由它來為中國近代以來的衰落與災難承擔總責任。」紀校長說,今天,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我們的民族文化受到了「西化」的嚴峻挑戰,中華民族要在這樣一個時代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迫切需要弘揚傳統文化,重振國學。現在要恢復近代以來喪失的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心,提高民族文化素質,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構建和諧社會,激活中國人文學術創造力,都需要重振國學。

搢鉿腹A研究國學、重振國學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質的需要。國學研究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為核心,以中國傳統學術方法為手段,保存和傳承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一種重要方式。國學研究和國學教育,將有助於人們瞭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瞭解和熟悉本國文化經典,是國民文化教育的重要內容。國民能夠從國學教育和普及中瞭解到,我們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國家,是一個有著燦爛文化傳統的民族。傳統文化可給予我們更多的靈感、更多的人生啟迪。

搚臚T,研究國學、重振國學是提高中國人文學術創造力的需要。近現代以來中國人文學術領域內的一個重要文化現象,即大規模移植西方學術,這種對於中國人文學術的影響是複雜的,人文學術普遍面臨的西方化與本土化的矛盾,是擺在我們面前亟須破解的文化難題。如果我們失去了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失去了固有的人文學術支撐,便不免照抄照搬西方人文學術及學術體制和學科制度,忽略中國人文學術自身的經驗、問題和語境,中國人文學術若要不斷創生新的文化理論的生命活力,我國的人文學術要進一步發展,就要解決好學科制度與文化傳統之間的矛盾,真正架起傳統與現代的橋樑。

如何復興國學?創新的基礎上重建

搘_京大學中文系溫儒敏教授認為,對國學研究要有批判的眼光,要有現代的意識,當然要加上嚴謹的學風,也可以吸納傳統治學的路數。另外,要聯繫實際,因為傳統文化並不都是光明的東西,傳統文化是非常複雜的一個實體。

搕H大國學院常務副院長孫家洲教授說,振興國學應該是在創新的基礎上重建,做到積極借鑒汲取前人經驗與根據新的形勢不斷開拓創新的有機統一。

搕@要重建理念。今天重建國學不是對傳統國學的簡單回歸與重複,而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辯證地對待中國傳統思想與學術,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避免沉溺於單純復古、甚至迷戀舊骸骨的泥淖。要具有世界意識,開拓視野,注重東西文化比較,在世界文明發展的大格局中進行定位,建設既融合世界潮流,又富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國學。

搕G要重建方法。傳統的方法與手段要借鑒和運用,但不能僅僅局限於此,而要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包括系統論理論、信息技術、計算機數據處理分析技術、數學模型處理等。同時,要廣泛借鑒新的學科知識,如在史學領域,除了傳統的史學研究方法外,還可大量引進口述史學、心態史學、影視史學、計量史學的知識,使國學研究與傳承躍上一個新的台階。隨著對外交流的拓展,還必須加強語言上的溝通能力,從而更好地吸收海外漢學研究的成果。

搕T要重建隊伍。人才隊伍的建設是國學重建中的重中之重,沒有一支高素質的國學研究隊伍,重建國學只能停留在口號上,必然流於形式。因此,建設一支具備現代理念、掌握現代科技、擁有紮實傳統文化學術功底、富於獻身精神的國學研究隊伍乃是振興國學研究的根本前提。在隊伍重建中,高等學校將起主導性的作用,承擔著搭建國學人才培養廣闊平台的重大責任。

搘|是重建學科。與人才培養相密切聯繫,國學專業學科的重建要以創新的意識予以高度的重視和積極的籌措。這包括國學專門人才的選拔方式的制定、課程體系的設置、教材體系的建設、學制學位體制的確定及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的論證等。做到學科的重建有利於國學研究特殊人才的培養,有利於培養的人才真正能夠成為國學整理與研究的骨幹力量。(來源:新華網)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