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李敏怡
「長情」二字,一般用來形容人與人的情感,但原來也可以道出企業家對市場的感情。近年,各外資銀行皆看準內地的商機,紛紛開設分行和支行,以能佔據有利的戰略位置。然而,當人人都趕搭高速鐵路北上神州之際,東亞銀行早已立足於內地。他們在內地的歷史不是10年,也不是30年,而是86年。今日經濟紅火的盛況,他們足足等了超過半個世紀。
由1920年至今,一直沒有離開過內地,長情如此,只此一家。
在銀行,講錢是理所當然,但在東亞,卻非如此。縱使錢仍是要「計較」,但在這家企業內,卻存在一些不能以金錢來衡量的東西。這種東西是什麼?雖然東亞銀行執行董事兼副行政總裁陳棋昌沒有明言,但一句句:「我們都是中國人。」,對國家那份情,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
爭取做第一
「東亞於1920年在上海開設分行,由那時開始,我們是唯一一間外資銀行沒有離開過內地,就算文化大革命期間也沒有關門。從1949年到1979年,我們足足等了30年;30年都沒有生意,每個季度都靠香港總行匯錢到上海,支付員工薪金、燈油火蠟。一直至改革開放,我們在內地的業務才重新活躍。」陳棋昌說。
在錙銖必較的金融業,眼見是蝕本的業務,也不關閉止蝕,算是違反常理,但有誰想到,這卻為東亞在內地市場,奠定了有利的位置。今日各家必爭的內地金融市場,東亞早已準備就緒,比其他外資銀行都早發力。「我們在內地享有多個第一,如首批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推行電腦化、網上銀行等。我們要作first move(首先行動),就算碰釘也不怕。因為這是國家看重你,才會讓你做試點,所以同事們一接到新項目,都很有心機做,士氣高昂。」
開設個人人民幣業務,是東亞下一個目標。「根據中國入世的時間表,內地要在今年年底,開放個人人民幣市場予外資銀行。雖然有關條例還未公佈,但很大機會要求外資銀行成立子銀行,以管理內地各分行業務。屆時條例推出,我們必會爭取做第一批。」
培訓抗挖角
有勇氣走在最前,因為東亞背後,是有一班專業的團隊。目前,東亞於內地擁有11間分行、10間支行及6個辦事處,遍及17個城市共27個點,僱用的員工達1,200多位。「大部分為當地人,只有6%是外派員工,其中在西安及廈門分行,更聘任當地人為行長。至於在其他城市,管理層的第二梯隊、副行長大多是內地人。」陳棋昌表示,所有東亞於內地的員工,皆是大學畢業生,並且懂流利英語,不少更是修讀金融本科的。無疑,這班專業團隊令東亞能在內地傲視同儕,但也間接引申一個問題──人才挖角。
「內地金融機構的員工流失率高。我們在內地的歷史悠久,培訓了不少人才,但很多時卻成為對手挖角的對象。要留住人才,最重要是讓員工看到將來,看到公司業務不斷增長,並能在公平公正的制度下,發展自己的事業。」此外,各種培訓課程可為員工增值,同時地,亦是留人才之法。每年,該公司都會挑選優秀的員工,到香港總行接受三個月的培訓。
「內地員工在各方面都表現優秀,唯一欠缺的,就是國際視野。因此,公司安排他們來港,一方面擴闊世界觀,以及增進對總行運作的認識;另一方面,平時只透過電話接觸的同事,能夠有機會面對面溝通,加深對日常工作夥伴的了解,有助日後業務往來。」來港接受培訓的員工,會在三個月內,被調至不同的部門,更會參加外展訓練,培訓內容非常全面。
一條龍取勝
說到即將開放的內地金融市場,陳棋昌不諱言:「市場的競爭是愈來愈激烈。一方面,內地向外資銀行開放市場;另一方面,中資銀行正不斷革新。不過,我覺得不需要擔心。因為內地人口太多,得到的銀行服務不足夠,發展空間仍大。」那麼,東亞如何在芸芸對手中突圍而出?
「跟中資銀行相比,我們的網絡遍佈世界主要城市,包括紐約、洛杉磯、三藩市、倫敦等。至於與外資銀行比較,我們在內地的歷史悠久,熟悉營商環境,也有很好的分行網絡。因此,東亞能夠為客戶提供一條龍服務。例如內地公司來港上市,我們可以度身訂造上市方案。又如海外華僑想回鄉買樓,也可以找我們幫忙。」他說。由此可見,網絡是銀行最關鍵的致勝元素。
隨著內地市場不斷開放,市民對金融市場認識加深,他表示,證券、保險及銀行服務,將是未來內地銀行三大發展方向。「我們很慶幸已在內地提供這三類服務。雖然現時大部分市民,並不熟悉財富管理的概念,但我認為不要緊。凡事都是由零開始,總有過程。」
東亞在內地已推出超過20種理財產品,而每次新產品推出前,香港的「製造者」必會到深圳培訓中心,向內地管理層詳細地解釋產品的特色及潛在風險。然後,管理層會回到分行,培訓當地的員工。「將來內地的金融市場,會像香港一樣多元化。市場會漸趨成熟,而我們在跟隨這個大潮流的同時,最重要是讓顧客清楚了解產品的風險。」一家負責任的銀行,往往都以客為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