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 松 資深教育工作者
社會要求高等院校培育的人材,除了其專業水準符合各行各業的需要之外,還應具有足夠的應變力和抗壓力,並且在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上作出承擔和貢獻。此乃高標準,憑藉高等教育可以達到這個標準。
一名科大畢業生就業不足三個月,因感工作壓力過重而跳樓自殺,傳媒予以顯著報道。
自殺新聞,不時傳出,特別引起社會關注者,這算是其中一端。
悲劇發生在受過高等教育者的身上,委實使人難以理解。人們在痛惜之餘,不禁要問一問:這是甚麼原因?
忽視德育的人才培養有缺陷
大學畢業生,學識夠多的了,可是對生命價值的認識竟然如此脆薄,這麼一種缺陷該怎樣彌補?作為教育工作者,豈能不深思之?
德育和智育雖有聯繫,但畢竟是兩回事,德育不能以智育代替。只強調智育,卻忽視德育,由此培養出來的人材,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
香港的高等教育儘管在質素上不弱,其中幾個學府更在全球排名的前六十名內,我們高興,卻不要自滿。多一些找找自己的短處,努力在某些方面狠下工夫,取得突破,才能有更大的成就。
加強學生的應變力和抗壓力
加強通識教育,特別是其中的品德教育,應成為高教今後的努力方面。
我們應該承認,德育是高教最薄弱的一環。學生在高等院校中若只重視專業知識的進修,對人生哲理、道德品材不感興趣,更遑論有理性的追求,這就很成問題。
社會要求高等院校培育的人材,除了其專業水準符合各行各業的需要之外,還應具有足夠的應變力和抗壓力,並且在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上作出承擔和貢獻。此乃高標準,憑藉高等教育可以達到這個標準。
按此標準,高等院校在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的同時,還要增加通識教育的比重,加強品德教育。
近年有關大學生的負面消息時有所聞,有的相當出位,例如迎新營的胡鬧甚至粗鄙,大學生偷窺醜聞等,這種下作發生在高等學府,使人難以置信。大學雖崇尚自由,卻不可讓學生放縱。惟最高學府,能將學生提升到最高尚的境界。毫無疑問,高等院校只有加強德育,才能達此目的。
德育應成為高教改革的重點
大學生如同其他人士,時刻受社會影響。貪圖享受、庸俗腐朽、急功近利、沉醉自我、損人利己的社會思潮對青少年的侵蝕,不可低估。如何引導學生的抗拒腐蝕,明辨是非,嚴以律己,勇於承擔,成為學行俱佳的良材,這是社會大眾對高等教育的殷切期望,也是高等教育聯繫實際,貫徹全人教育方針,提高教育質素的重要環節。
最近有些高教界人士就高等院校進行品德教育問題舉行研討會,是否顯示它開始受到高等院校的重視?大學將要實行四年制,大學課程將會因應四年制而作出修訂,通識教育作為高教的基本成份亦會擴展和革新。我們希望品德教育成為大學教育改革的重點之一,不但需要深入探討,而且還應訂出具體的措施,務必在貫徹上有所突破,使校園風氣和學生面貌煥然一新。(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