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捲褲赤腳的邊民拉著沉重的板車趟水運貨,這是廣西垌中口岸特有景象。
本報駐廣西記者 羅文勝、馬順、雷輝、梁鍾榮 駐雲南記者 譚旻煦、丁樹勇;記者 楊生華
從廣西防城港市陸海交接的東興口岸開始,沿著邊境線一路往北到廣西百色市那坡縣,是一條2002年修成的400公里沿邊公路。本報中越邊境採訪組從沿邊公路零號界碑起步,走馬觀花,用30多小時穿越從東興到憑祥約250公里的沿邊公路,記錄下中越邊貿與邊民生活的真實圖景。
11月8日上午8時,本報中越邊境採訪組來到北侖河入海口岸邊的廣西東興竹山港,一塊陳舊的石碑上用紅色油漆寫著「大清國欽州界」6個大字,這就是大清國立下的一號界碑。當地政府築起一條往河海交接處延伸的堤壩,在堤壩的開端,有一球形大理石雕塑,標誌著中國邊沿公路以此作為起點。竹山港所以稱為港,是因為清朝時此地曾是東興一帶主港口,但如今泥沙沖積,海港早變淺灘,水深已不足以停泊船隻了。
東興:船隻泊岸卸海產
上午9時,一艘艘滿載貨物的船隻在東興市區邊的邊貿碼頭駛進駛出。口岸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天早上8時左右,一箱箱冰魚、海蟹、魷魚乾等海產品在此卸貨,這是碼頭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候。中午過後,一般是大件貨物卸載的時候,雖說是「大件貨」,但並不很值錢,因為中國規定每個邊民每天只能進出3,000元人民幣以下的貨物,多是茶葉、木薯粉、芝麻、捲筒紙、成衣等。
里火:規劃興建大市場
上午11時,採訪組抵達里火邊貿點。在這裡,中越間只隔一條淺淺的河床,不到100米長的水泥橋,離河床不到1米高。里火村委會丁主任介紹,界碑就分立在橋的兩端。
對岸越南的口岸停車場遠比中方這邊有規模,丁主任介紹,那是越南的一級口岸,而里火還是一個邊民互市點,現在為了邊關對等,當地政府已經在里火的河邊上規劃建一個大型交易市場。
垌中:發達邊民蓋洋樓
中午12時,採訪組來到垌中口岸。這是國家二類口岸,嶄新威嚴的國門下橫著一根紅白相間的長杆,幾輛裝滿中藥水劑的人力板車在長杆前等待報關通行。
垌中村道兩旁是略帶法式風格的民用樓房,據垌中鎮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張書任介紹,這些樓主大多是垌中村做邊貿發財的村民。樓房的舖面前,整齊地堆放許多簡易包裝的江西瓷磚,準備用板車出口越南。
愛店:女人搬貨男人看
下午5點,採訪組來到愛店鎮,未進鎮就聞到一股濃濃的中藥味,10多名婦女正忙著往大貨車上裝大包裝的藥材,男人們則在一邊看,記者沿途凡看見有人幹活,多是婦女。
寧明縣經貿局幹部謝錦榮告訴記者,愛店雲集百餘家經營中草藥材進出口的客商,金錢草、人參、當歸等中草藥品種達150多種,日均交易量達80∼100噸。2005年,廣西對越出口的中藥材達3,100多萬美元(約2.4億港元),大部分是通過愛店口岸出口,愛店口岸已成為中越邊境最大的中草藥貿易市場。
浦寨:人力板車貨如山
9日上午8時,採訪組來到憑祥浦寨。只見一輛輛越南貨車駛進緩衝帶,一名中國檢疫人員用水槍噴洗這輛將要過境的貨車。中方的車龍中,還有遠自內蒙來的車輛。
在浦寨中國關口處,中國客商用自行車馱著成衣、毛巾被、運動鞋、啤酒、電器等物資排隊依次出境。越南商販則是一隊隊手拉板車裝載火龍果、獼猴桃等農產品運入中國國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