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1月2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大三條往世界級大學之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1-22]

洪清田 資深評論員

 中文大學約二年前,提出教學語言(新)政策,作為國際化的重要一步。政策要求各系和單位如果要收外地生,必須有足夠比例的英語課程給學生選擇。這是一個主軸政策,延伸和衍生下去,影響不少資源分配、師生人力佈局,以至中大的長遠發展。

 同樣這個政策,如果放在香港其他大學,大概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實際上,香港大部分大學都在走這條國際化教學語言和課程的路向。中大校方決策者只不過跟大勢而已。問題正在這裡。中大校方決策者似乎是把問題看得太表面、太簡單了,碰到幢幢無影牆也幾乎是無可避免的。

中大建校的三重理想

 中大的產生和建校,有其特殊背景、目的和意義。第一是有別於當時唯一的大學的港大的英語教學,以「中文」授課,實際上任由老師自由選擇;第二是強調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互融;第三是發揚中國文化,以中國文化為本位,把中國文化世界化。這三重理想是按世界級大學的標準而「想像」,可以說是要把中大辦成「中國人的世界級大學」。這是和唐君毅、牟宗三、錢穆、張丕介、徐復觀等的「中國文化觀」和「中國哲學觀」、「中國觀」和「世界觀」一脈相承的。這近乎不可能的理想,但中大如朝這方向略見成效,也可以成為世界級大學。

 四十年來,這三重理想成為中大一部分師生自許的標準,若隱若現、若浮若沉。沒人會否定這些標準,人人都在正式文件和典禮上,奉為不證自明的至理,但似乎也沒人像唐、牟、錢穆那樣日想夜想,上下求索,貫徹始終。中大成績斐然,但不是按這三種標準。中大的成就主要都是一般大學的標準而言,如把標準提高到立校這三重宗旨和精神,尤其是第二和第三層面,似乎仍在摸索階段。

建立「世界級大學」的目標並無分歧

 將來幾十年中大的發展,現在可能是一關鍵時刻。校方二年前提出的國際化和教學語言政策,現在部分師生和校友認為無視、偏離或違背立校宗旨和中大精神。現在部分師生和校友的異議,迫中大校方進入「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大家一齊反思反省,重塑中大精神。

 爭議雙方的短程政策差異,代了中程路向和策略的差異,但在長程而言,並無分歧——雙方都要中大做世界級大學。在「世界級大學」這目標上,大家一致,沒有矛盾。

 就短程政策和中程路向和策略而言,中大長程要做世界級大學,有二個選擇:

(1)順應現成的國際英語霸權和普通話的興起,加大比重和份量採英語和普通話教學;任由香港粵語自由自流發展,不直接以行政指令削減或支持。

(2)唐、牟、錢穆的心願和遠景:以中國文化為本位,強調中西文化的交流,以中國文化為本位,把中國文化世界化、中文國際化,全面挺進,主導世界。

 四十年來,唐、牟、錢穆的全面挺進、主導世界想法,只是理想,未見寸進,也不知內容和路向在什麼地方。現在,中大校方似乎是改採「務實」政策,接受現成國際英語霸權的既成事實,按這規律發展。

中西薈萃是香港的學術寶藏

 這條路向之外,或者中大還有第三條路,就是從香港現實出發,發掘香港特點和特色,集中優勢,聚焦人文薈萃,突出香港研究、中國研究和世界研究。

 中國崛起,現代化發展的內部「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才開始,中西之間和中國與世界之間必有無數的「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香港百年中西之間的正反經驗,是無垠的學術寶藏。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的大學有香港的大學的這個寶藏。

 往下幾十年,中國需要這些正反經驗,香港需要這些正反經驗,英美西方需要這些正反經驗,全世界都需要這些正反經驗。但全世界還沒有深刻探索和挖掘這些正反經驗,遑論整理和提升。探索和挖掘、整理和提升這些香港百年的正反經驗,放進千百年的中西背景中考察,為中國、世界和香港所用,是香港的大學的學術機遇和歷史責任。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的大學有香港的大學的這個優勢。

 這也合乎唐、牟、錢穆的心願和遠景,但比他們更具體實在,比較可以做到,更因應中國和世界新形勢,把唐、牟、錢穆理想注入新血,可能唐、牟、錢穆所不能。現在端視香港的大學有沒有這個識見、遠見和宏願和氣魄。或期之來者。 (本欄每周三刊出)(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