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遲宗平)國家「十一.五規劃」對香港未來發展至關重要,楊汝萬認為,香港未來要加強與深圳的融合,包括將深港邊界線退到「二線關」,考慮河套區的發展,同時加快港珠澳大橋的「上馬」,以謀建設港珠澳自由經濟區,令香港得以「東西皆備、左右逢源」。
中大亞太研究所在是次研究中,提出要優先建立港珠澳自由經濟區,有關建設可讓香港西進,為香港機場、港口、高科技工業、商貿、各類住宅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進一步鞏固、加強香港國際航空中心、航運中心、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時又避免了與深圳的直接競爭,在空間上實行錯位發展。他續說,自由區建立的關鍵是大橋的上馬,而港珠澳倘設立新的管理機構,取消即將新建的大橋兩側的邊檢,香港的腹地不僅延伸至粵西,更可一舉打通東盟的脈絡。
楊汝萬指,港珠澳大橋仍未能上馬的癥結在於融資,而長年的討論已令大橋造價不斷增加,由最初估計的150億元增至現時的500多億元,更令私人發展商望而卻步。
不過,既然大橋關乎香港及至整個粵西的發展,他建議中央、廣東省及港珠澳三地政府都必須介入,落實一個可行的方案,令大橋盡快上馬。
港深邊界後撤便利通關
要做到「左右逢源」,他認為港深應尋求更為緊密的合作,展現雙子城的未來願景,實現兩地整合,包括將港深邊界線後退到二線以便利通關,協同發展河套區,和有關港口運營商研究對兩市的港口運作進行總體規劃,並探討如何提高和優化港珠廣3個城市的空域,如成立大珠三角機場管理集團等。特區政府亦應研究如何應對深圳2006年出台的《深圳2030》規劃大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