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2月4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癌症學家探新路 重整戰線 借鑒中醫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2-04]
放大圖片

文:李澤銘

 許多人認為,近代醫療科技發展迅速,不治之症很快會成為歷史名詞,但美國《財福》雜誌早前發表的統計結果卻驚醒了大家「一廂情願」的美夢—數據顯示,美國在最近30年裡,許多頑症導致的死亡率均有所下降,其中心臟病的死亡率甚至降低了一半,但因癌症導致的死亡率卻幾乎沒有變化。

 內地著名癌症學家程書鈞院士最近來港出席「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講座時表示,縱使很多國家為癌症投入了龐大的人力物力,仍不能解除癌症對人類的威脅,而解決方法是調整原本的防治策略。

 程書鈞先列舉一連串「恐怖」的數據,指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內地的惡性腫瘤病發率及死亡率一直上升,2000年癌症病人數約200萬,死亡人數約150萬,預計2020年癌症病人將達到300萬,死亡人數達220萬,而全球的死亡人數亦將高達1,000萬。

一個「早」字解謎局

 程書鈞坦言,由於分子生物學的發達,從基因層面上對細胞癌變機制的認識在不斷深入,然而人們在控制癌症的進程仍然舉步維艱。

 「目前中、晚期癌症病人的治癒率很低。美國《財富》雜誌的調查顯示,在過去30年,癌症病人的5年生存率從50%提高到了63%。這13個百分點幾乎全來自早期診斷,而晚期生存率幾乎沒有變化,這表明提高癌症患者生存幾率的希望,幾乎全在於早期診斷和治療。」

 按照程書鈞的治癌策略,重要在於一個「早」字,盡早解決潛在的風險因素。防癌的最前線在於人們日常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由於這方面的資訊如高纖低脂的飲食,規律的作息和開朗的心態等,經常出現在不同場合和宣傳,所以程書鈞並不打算多講,但他特別提到吸煙一項。

 「聽說明年1月1日香港將實施公眾地方禁煙的法例,這是一項十分值得讚賞的措施,對於減低癌症的病發率肯定有作用。」

病因複雜 成社會重擔

 雖然生活習慣可在某程度上預防癌症,但癌症始終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疾病,部分症狀的成因至今仍未了解透徹。經過科學家長時間的研究得知,部分腫瘤成形前,會經過一段癌前病變時期,若及早發現,根治及存活機會將會大大增加,所以防治癌症的第二道防線就是癌前病變檢驗。

 「子宮頸癌曾是美國婦女的頭號殺手,但當美國的衛生部門推出子宮頸抹片檢查後,許多潛在癌症病人都能在早期得到有效治療,令因子宮頸癌導致的死亡率大幅下降了80%。但若像某些肺癌患者般,在咳血、呼吸困難才來求醫,這時一般都已是晚期,患者付出極大代價,但治療效果卻遠未如理想。」

 程書鈞又認為,治療末期癌症的困難在於癌細胞與個體互動的複雜性,牽涉病變的基因往往多於一個,而用藥方面也常常出現抗藥性,使病情一再反覆。而且,藥物療效和病情發展也因人而異。時至今日,群醫面對末期癌症仍束手無策,聽天由命。

 另外,治療末期癌症花費龐大,加重了病人及醫療系統的負擔,內地每年在腫瘤治療中投入經費達800億人民幣,主要都用於末期治療上。早檢查、早治療,阻止其發展,就能節省大量費用。程書鈞一再強調,不把防病治病工作前移,醫療負擔將會愈來愈重。

 程書鈞又指出,現時在子宮頸癌的預防工作,已前移至接種疫苗上。子宮頸癌的成因是子宮頸感染人類乳頭狀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而起。HPV共有百多種,但大部分都是無害的,能引致子宮頸癌的約有15種,當中7成病例是由HPV16及18引起。今年6月,美國默沙東藥廠(MSD)研發出加衛苗(Gardasil),注射後可產生預防HPV16及18的抗體。

推崇中醫辨症施治理論

 在這場「人癌」拉鋸戰中,程書鈞認為人類如要勝出,除了將戰線前移,還應著手調整治療的方式。程書鈞十分推崇中醫藥學理中的兩個概念,分別是「個體化治療」和「綜合治療」。

 「中醫藥講究『辨症施治』,針對病人的具體情況制定治療方案,這和目前腫瘤的個體化治療理念非常吻合。另外,中藥一般具有多個成分,作用於多個靶點,在腫瘤治療中是多兵團作戰,比西方醫學的單兵種作戰具有獨到之處。」

 程書鈞進一步舉出治療乳線癌的例子作說明。當患者的一邊乳房被切除後,另一邊仍有相當的機會患上癌症,現時一般的做法是用藥阻止癌細胞透過淋巴腺轉移,或擴散到其他地方。

 「抑制淋巴轉移的藥物對病人產生多種負面的副作用,但只有少於30%的病人會出現淋巴轉移,對於其餘70%病人而言,不但毫無療效,反而使其健康惡化,這就是過度治療。」

 在這種情況下,程書鈞認為關鍵在於準確預測病人會否出現淋巴轉移。他提到其近期的研究成果,淋巴會否轉移大概由70多個基因決定,只要分析這70多個基因,就能決定是否用藥及如何用藥,避免無謂的藥石亂投。

臨床資料庫加強基礎研究

 談對未來的展望,程書鈞認為應設立客觀的臨床個案資料庫,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如細胞和基因層面的實驗,與臨床治療間的聯繫。

 至於我們要到甚麼時候才能控制癌症呢?

 「我不知道,但如果一定要回答,我會這樣說:若人類全面解開癌症秘密的一天,就是人類破解生命本質的奧秘之時。若人類能解開生命的本質,自然能控制癌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