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南懷瑾向學員強調有「變」,才可解決全球性問題。
文:吳 飛 圖:作者提供
2006年10月30日晚,《第五項修煉》的作者、世界著名管理學大師彼得.聖吉,帶領著ELIAS(Emerging Leaders for Innovation Across Sectors,意為「跨國部門創新成長中的領導者」)團隊,來到江蘇吳江的太湖大學堂,聆聽南懷瑾為期四天的講課。
六年前,南懷瑾開始興建太湖大學堂。六年土木,始有規模。花如此大的心血來創辦學堂,乃是感慨於「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南懷瑾曾言:「今日的世界,物質文明發達,在表面上來看,是歷史上最幸福的時代;但是人們為了生存的競爭而忙碌,為了戰爭的毀滅而惶恐,為了慾海的難填而煩惱。在精神上,也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痛苦的時代。」
求變之道
面對團隊中來自各國的學員,南懷瑾首先指出,解決全球性問題的關鍵,在於「變」:「讀了一輩子書,我看到宇宙人類只有一個字:變。」
「宇宙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對於我們而言,認識『變』並同時領導『變』,才是智慧之學。」將「變」的問題聯繫到現實探討的問題,「我們諸位擔心世界的未來、人類的環境問題、能源問題、經濟問題、戰爭問題等,但是自己忘了我們就在『變』的當中,只不過沒有辦法改變現有的『變』罷了。」
致靜之道
除了「變」,南懷瑾一直強調修身、反思、致靜。「『靜』,是生命背後的能源所在。」
ELIAS在太湖大學堂的第三天,學員們便自發進行了一項「禁語」的訓練,在中午11時30分到下午5時的五個半小時內,學員不能講話,全心全意體會「靜」的意味。
南懷瑾引用老子的話說:萬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回歸根本才是靜,能靜才回歸生命。」
而關於如何致靜,南懷瑾同樣引用了一句老子的話: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把自己身體活動的功能寧靜下來,完全恢復到嬰兒狀態。致靜的具體方法,南懷瑾提到了兩種:坐禪和音聲瑜伽。
對於音聲瑜伽,南懷瑾讓宏忍尼法師用華嚴字母演唱了音聲法門,低吟淺唱之中帶來一種令人舒適的安詳感。「好的音聲的作用,就會讓人自然地寧靜下來。那是寂寞的享受,寧靜的享受,不是錢財能夠買得到的。」
梵唱雖止,音卻繞樑而不絕,回味這音聲的妙用,南懷瑾道出了這音聲法門的一層深義。
人生之學
在太湖大學堂餐廳的露台上,南懷瑾常和大家一邊喝茶一邊漫談。這次他講的是人生的目的。
在南懷瑾看來,這個問題有兩個方面。首先,生命的意義是甚麼?「生命=生+命,所有外在的生物叫做『生』,而有思想、有靈魂的叫做『命』。」其次,生命的價值是甚麼?「中國有句老話叫『生有輕如鴻毛,死有重如泰山』。中國的傳統文化重『忠』『孝』,知識分子都重視『節操』。輕視生死,同時重視生死。」
「生命的問題,先是生存問題,接下去才是生活問題。可是現在的教育,注重實用主義,本末倒置。人們做的種種一切都是為了生活,而忘記了生存。」南懷瑾抽完一支煙,他的煙霧與語句一起在整個餐廳裡飄動。
濟世之道
在最後一堂課上,南懷瑾總結了這四天講的人類社會面臨的諸般問題:「科技的發展給人類帶來了生活上的方便,但也帶來更多更新的煩惱。」
回顧中國四千多年的文化傳承,南懷瑾認為要重視墨子主張的「兼愛,非攻」,以及儒家、道家的自然主義。
「中國傳統文化素來是走道家、儒家的自然主義,對於奇怪的發明、一概斥以『奇技淫巧』,不准使用。在這個階段,中國對於生命科學、認知科學的研究非常發達。往自我的精神方面走,研究個人、自我,研究生命。」我們的時代,也許也需要這種自然主義的思考。
離別之際,許多ELIAS學員依依不捨。但正如南懷瑾所說,整個世界的諸般問題,並不是這三五天便能解決的。以後的努力將更為漫長。
註:由於篇幅所限,原稿經過編輯刪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