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2月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人口壽命長=最環保生活環境?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2-05]

田北俊 自由黨主席

 要改善香港的空氣質素,刻下政府最重要還是正本清源,在污染源頭方面下功夫,切實減低污染情況。例如,世衛最近公佈的空氣質素新標準,政府便應該盡快採納,不能再以符合寬鬆標準便自滿,應該大膽提出改善辦法。

 自從特首曾蔭權將「藍天行動」視作任內「主打」工作以來,政府便不時高調地推出一些活動和措施,以配合「藍天行動」的主題,無奈對外間來說,卻認為是「姿勢多於實際」,始終在改善空氣質素方面,能起著多少實際的成效,仍存有不少疑問。我認為特首和港府有必要顯示更大誠意,推出更實際的措施,才不致令「藍天行動」變成空洞的口號。

簽署約章起帶頭作用

 日前,特首便代表政府,簽署由商界發起的《清新空氣約章》,內容包括承諾遵守粵港政府要求的廢氣排放標準、公佈污染物總排放量、採納節能措施、持續監察主要廢氣源頭、於空氣污染指數偏高日子採取環保措施等。本來,政府簽署約章,希望以身作則起帶頭作用,是很值得支持的,可惜特首在當日會上的一番言論,旋即令外界再一次質疑政府在改善空氣質素方面的決心到底有多大。

 特首在發言中指出,「人民的健康最終還是以他們的壽命來量度的,這才是重要的指標。」繼而引述數據稱,港人的平均壽命高踞全球榜首。「如果你到美國生活,你的壽命預期會縮短四年,到英國生活的話,你的壽命預期會縮短兩年,新加坡也差不多。」並因而得出結論,指政府已經為全港市民提供了「最環保的生活環境」。特首當時還刻意補充說:「我們並非自滿,我們定會繼續努力求進,但請細心想想我剛才的一番話。」

 可是,我在「細心想想」之下,不禁懷疑特首的一番話有多大的說服力,可令香港市民相信我們已經居住在「最環保的生活環境」裡。畢竟當大家每日昂首望天,看見的盡都是灰蒙蒙一片時,還會如特首般,因為我們的平均壽命高踞全球首列而沾沾自喜嗎?

 很自然地,特首此番言論惹來不少學者和環保團體的批評。港大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系賀達理教授直指曾特首的說法混淆,因人口壽命長短與入息、社會富裕程度等因素有關,不能與空氣質素混為一談。中大社區及家庭學系黃子惠教授也表示,人口預期壽命的計算,牽涉不同年齡層面,只要小童夭折率較低,便可大大提高人口預期壽命,因此不認同人口預期壽命與市民健康水平有關。

 即使我們順著特首的思路,目前人口壽命長,也不可印證到現時生活環境理想。因為目前的人口壽命,充其量只是過去數十年來空氣質素不太差的結果,而並非由現時的環境所致。假若空氣質素持續惡化,特首可保證我們子子孫孫的壽命不受影響嗎?

從源頭做起 切實減低污染

 至於特首建議大家在空氣污染的高危日子,可以留在家中工作,這點就引來企業負責人質疑,例如要界定在什麼情況下僱員應留在家中,到實際執行時也有困難。再說,也不是所有工種都適合留在家中工作的,例如銀行的櫃檯服務員、餐廳酒樓的侍應生和店舖的售貨員等等,就絕對沒可能改在家中上班。而且若將這建議一併和「長壽論」放在一起,看在公眾眼裡,就是政府非常消極,當有問題出現時,就一味只懂逃避,然後就因為一點小小的所謂「成就」而自吹自擂。

 所以,刻下政府首要做的,除了「做秀」意味甚濃的藍天行動外,最重要還是正本清源,在污染源頭方面下功夫,切實減低污染情況。例如,世衛最近公佈的空氣質素新標準,政府便應該盡快採納,不能再以符合寬鬆標準便自滿,如同鴕鳥一般,埋首沙堆,逃避問題,應該大膽提出改善辦法才是。(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