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2月1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通識路路通:每年運往堆填區電子廢物達1.4萬公噸 頻換電子產品代價大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2-13]
放大圖片

 有電信界「奧林匹克」之稱的「世界電信展」,今年首次離開「大本營」—瑞士,移師到身處世界科技潮流前線的香港舉行。隨著內地電信市場日益興旺,相信是次電信展能充分發揮香港作為進軍中國市場的角色,展現內地及香港在電信發展的巨大潛力。儘管科技發展大大改善了人類的生活,然而在這「追新」的風氣背後,我們又付出了甚麼代價?

 科技的發明的確為人類生活帶來了不少方便,一些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電腦相信是其中的表表者。隨著社會對電腦的日益依賴,對電腦系統的需求不斷提高,供應商的電腦產品亦層出不窮。最近,最備受注目的莫過於新版視窗作業系統Vista。該視窗商務版已全球發售,個人版則於明年初登陸本港。

 據了解,該系統的對應軟件數目將進一步提升,出錯機會率將降低,保安更比現時普遍應用的視窗XP更嚴密,隨著不同相對的應用系統相繼出爐,電腦科技將會進入另一個新世代。

舊電腦棄置數量勁升30%

 在這科技高速發展的風光背後,卻原來隱含了環境污染的危機。香港電腦商會會長張耀成指出,新系統對電腦硬件的要求遠較目前普遍採用的XP為高,現時一般的作業系統不勝負荷,預料明年會因此而出現更換電腦潮,本港棄置舊電腦的數量,會由每年平均的50萬部,大幅增加20%至30%。其實,電腦產品日新月異,頻密更換電腦配件幾已成為港人的習慣。

 而全港每年運往堆填區的電器及電子設備多達14,200公噸,當中不乏電腦零件,更有不少可以繼續運作的。我們不禁要問,人們真的有頻密更換電腦配件的需要嗎?

 然而,事情並非如此一面倒。有生產者指出,科技雖然在短期內形成了環保的問題,但是長遠來說卻對有助保護環境。

 例如液晶屏幕出現後,出現了舊式顯像管屏的更換潮,雖然一時間為堆填區帶來負擔,然而液晶屏幕循環再用機會高,而且體積較細,比舊式顯像管屏更易處理,需要的堆填區位置亦相對較少。由此可見,科技的發展未必一定為環保帶來負面影響。

 政府擬於明年向立法會提交《產品環保責任條例草案》,規定分銷商、零售商和消費者三方分擔回收產品的責任,以減少都市固體廢物。而環保署和電腦商會已完成為期半年的電腦回收試驗計劃,評估全面回收電腦的成本,以釐訂三方須承擔的費用開支。

 試驗計劃共回收了6,621部套裝電腦,而拆件轉售共得近35萬元的收入。可是,整項計劃的人工、運輸、租金等總支出約為73萬多元,扣除收入後,每套電腦需補貼約60元。以此計算,要全面回收棄置電腦,一年的成本高達3,000萬元。

坊間二手回收 未達環保效益

 當然,為了環保,付出一定的成本無可厚非,問題是回收的成效是否物有所值。環保署首席環保主任黃棟剛表示,其實目前坊間已有不少收買電腦的二手回收商,他們只把值錢的組件拆件轉售,而不會把配件中的鐵及膠等原材料分開,也不會處理屏幕顯示器內污染環境的重金屬,並不符合回收及循環再用理念。因此市民日後若於坊間進行回收,未必達到環保的效益。

充電池回收 每年10%目標太低

 其實香港早前已有類似的回收計劃,如去年推出的「充電池回收計劃」。港人每年平均拋棄一億二千萬枚電池,當中3,500萬枚為回收有價的充電池。環保署數字顯示,今年1至7月便收到15公噸(約37萬粒)充電池,相當於全港每年棄置充電池量的6%。

 儘管進度符合環保署訂下每年回收10%的目標,仍有接近9成的棄置充電池未能成功回收。

 地球之友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亦指出,環保署訂出每年回收率百分之十的目標過低,遠遠不及歐美國家如荷蘭的7成回收率。

 香港電腦商會的數字顯示,全港每年更新的電腦數目高達50萬套,即使實行回收計劃,成效又有多少?  ■本報記者 李浩彰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