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2月15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傳播與社會學刊面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2-15]

張圭陽 資深傳媒人

 香港中文大學及浸會大學的新聞傳播學者,今天舉行酒會,慶祝兩大合辦的《傳播與社會學刊》創刊。《傳播與社會學刊》的主編是新近獲得國家「長江學者」稱號的陳韜文教授,他身兼中文大學及上海復旦大學教授;另外四名編輯教授是:黃煜(浸大)、馬傑偉(中大)、蕭小穗(浸大)及馮應謙(中大)。

 《傳播與社會學刊》是一份中文學刊,一年出版三期,有繁體印本及網上的繁、簡體版(www.cschinese.com)。兩家大學的傳播學者為何聯手出版一份中文的學術期刊。編輯們「寫在卷首」是這樣說的:「……環顧左右,中文學刊之中,嚴謹遵守國際學術規範的仍然較為缺乏,我們以此為出發點,盡量發表原創及優秀的研究成果,希望假以時日,建立可供互相參照的中文知識體系,促進傳播學術知識的健康成長。……」「……為華語研究者提供溝通中外的平台,一方面強調國際視野,同時致力於開拓華語傳播研究的空間,達致真正的中外學術對話交流。……」

 傳播學近年在內地發展火紅,六百多所大學開設了傳播學系。根據段京肅及任亞肅兩位學者在本年《現代傳播》雙月刊第五期「新聞學與傳播學學術期刊影響力研究報告(2000-2004)」一文的分析,內地出版的新聞與傳播學術期刊大約有99種,而據教育部及南京大學等研發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15種新聞學及傳播學期刊紀錄,每年這方面的論文有四千至五千篇。段、任兩位的研究統計出內地有引文的平均數目只有2.01篇,遠遠低於其他社會學科的引文量。在引用的語文來看,只有11.7%引用外文,引用文獻的內容,還是以圖書為主,引用網絡資源的,近年有所激增,但是還是遠遠低於其他的文獻。

 近年參與內地的學術研討會,也發現一個普遍的現象,論文水平普遍降低,引文中大量引用的竟然是報刊的文字,個別論文把《維基百科》也搬了出來,引文體例不一,文字句子冗長,詞理艱澀難明,講者說的句句是華語,卻沒有一句讓人聽得明白。更不幸的是,這些學者的生產量奇高,一年出版三四本厚厚的著作,每年出席六、七次學術研討會,每次均有論文發表,論文水平如何,也就可以想見了。中大及浸大的學者,以極其嚴謹的態度,出版這本學術期刊,其用心當然不在香江一地,而是以一隅之地,樹立一個學術標準的明燈,讓內地數量極多的學術後進,有所依循,這當是香港學術界對內地的另一個貢獻。(聯絡作者 kwaiyeung@gmail.com) (本欄每周五刊出)(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