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13歲中一男生,昨日在參加校運會4×100米接力賽最後一棒衝刺後,突告噴血昏迷,送院搶救無效證實死亡。學生運動猝死的不幸事件,再次提醒學校和家長,當青少年參加校運會等劇烈的競技運動時,要以學生安全為重,提高安全保護意識,依足指引做好預防各種意外包括運動猝死的安全措施。當然,學校和家長亦毋須過份緊張,不要因為發生意外而因噎廢食,排斥青少年的體育鍛煉。關鍵是要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令體育運動既安全又開心。
運動猝死,往往給人錯覺,以為只會發生在從事高強度運動的運動員中,其實不然。這個看似離我們遙遠的隱性殺手也隨時威脅著普通人。專家指出,運動猝死多發生在30歲以下的人群中,以15~20歲年齡段更集中。運動超心臟負荷可能是猝死的直接原因之一。情緒不穩定、心理緊張也是重要的誘因。一些有遺傳疾病隱患或者長期不從事鍛煉的非運動員,運動量掌握不當,超出個人生理承受力,極易發生危險,甚至慢跑、跳舞等看似較為緩和的運動,也不乏猝死意外。學校、機構的體育達標測驗、運動會等業餘比賽,更是運動猝死的多發之處。在氣溫驟降,陰雨綿綿之下,運動猝死的可能性亦會增加。
因此,學校平時應注意定期對學生進行體檢,指導科學鍛煉,增強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家長可考慮主動向學校提供子女的病歷,以便平時保健和突發時的搶救。舉行校運會等競技活動前,主辦者應對所有參賽者的重要病史有所掌握,在有需要時進行身體檢查和測試,並增配現場醫務監督與急救,降低運動意外的風險。
運動猝死雖然危險,但並不可怕。據統計,每年的運動猝死發生率約為二十五萬分之一。不能因為有學生發生運動猝死的個別事件,便否定學校的體育競賽。生命在於運動,更何況正值身體發育階段的青少年。必要的體育鍛煉或比賽,不但可以強身健體,更是磨練青少年個人意志和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課程,是人生全方位健康成長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只要採取科學的訓練方法,配齊安全裝備,便可減少發生運動猝死的危險,盡享運動的樂趣。(文匯社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