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2月16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日印接近:中國須密切關注但無須誇大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2-16]

邱震海 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

 對於包括日印在內的有關國家的接近,中國方面須在策略層面予以密切關注,尤其是注意其政策協調的情況;但從宏觀格局上,這些所謂的合縱連橫不會對中國構成實質影響。

 印度總理辛格本月十四日開始對日本展開為期四天的訪問,受到日本方面的高規格接待。這是印度總理在最近5年首次訪日。

 辛格啟程前發表聲明說,他將這次訪問視為印度推進「東向」政策,強化與東亞地區國家合作的重要機會。他將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提升印日戰略全球夥伴關係以及展開更為廣泛的經濟合作舉行磋商,進一步推進雙方在安全、反恐、能源、運輸、科技和文化等各領域的廣泛合作。有消息稱,辛格訪日期間,雙方將發表聯合聲明,宣佈將雙邊「全球夥伴關係」提升為「戰略全球夥伴關係」。而且,辛格此行的另一項主要任務,是尋求日本這一民用核能大國對引起爭議的美印核能合作計劃的支持。

美印、日印接近:針對中國?

 辛格訪日受到一些中國媒體的高度關注,其原因不言自明:日印這兩個除中國之外的另兩個亞洲大國的接近,自然會令中國感到不安;尤其是日印接近是否隱藏著潛在牽制中國的動機和因素,就更值得探討。

 在日本和印度方面,對此次訪問的期望可謂各有側重,印度渴望獲得日本的經濟合作,並尋求日本對美印核能合作的支持;而日本則更希望把重點放在加強日印外交和安全合作上,把印度拉入美日澳戰略對話。有鑒於此,日印之間此次互動,在國際間難免引發有強化印日合作、共同制衡中國的猜測。

 在此之前,美國和印度的關係已經在冷戰結束之後得到大幅加強。零二年,在華盛頓和新德里之間一度傳出雙方有意建立「亞洲北約」以潛在牽制中國的說法,後來雖然不了了之,但美印合作一直成為令中國關注的焦點之一。今年上半年,布什政府在明知印度沒有簽署「核不擴散條約」的情況下,還決定向其提供核技術援助,後雖遭到美國國會質疑,但國會最終還是在不久前批准了這一決定。美國國會的決定批准後,也將影響到德國向印度出口相同技術的決定。印度總理辛格今年上半年訪問德國時,也向德國提出援助核技術的要求,但德國方面決定以美國國會的最終決定為參考標準。

 無論是美印還是日印合作,其一方面是有關國家間的雙邊合作,另一方面則間接涉及到中國。原因很簡單:正在崛起的中國是上述國家密切關注的對象;作為中國在全球層面的潛在對手,美國希望加強與日本和印度的關係;而同為亞洲大國的日印,則希望加強與美國的關係,同時也加強日印之間的合作。

中國:策略上關注,戰略上自信

 對中國而言,到底如何認識和評估這一現象?應該承認,在「後冷戰時代」,各大國之間的合縱連橫較冷戰時期更為頻密;其特徵每每是合作和潛在對抗兼而有之。伊拉克戰爭後,法國總統希拉克訪華時,明確提出要聯合中國「平衡美國的全球影響」,後被中國以巧妙的藝術予以化解。但中法接近乃至後來的中歐戰略接近,對美國而言一直是如芒在背。近年中國的影響力延伸到非洲和拉丁美洲,也引起美歐的高度關注。

 但問題的巧妙在於:無論中歐如何接近,雙方都不會以直接針對美國為目的,而且都會分別與美國發展雙邊關係,但國際秩序將不再過分向美國傾斜。從國際秩序民主化的角度看,這是有益的。正如中歐、中非的接近不會對美國構成實質影響,美國與其他國家以中國為潛在目標的接近,也不會對中國構成實質影響。

 當然,這是就宏觀、長遠的戰略格局而言。就微觀、短期的戰術層面而言,一些國家之間以中國為潛在目標的接近,可能會在政策層面上對中國構成一些影響。以美歐關係為例,去年上半年開始,美歐之間加強了亞洲政策,其中尤其是對華政策的協調,這不但在相當程度上對美中歐三角關係構成影響,而且還實際體現在歐美協調解除對話軍售禁令、加強對中國能源需求評估和出台有關政策方面。

 另外,近年的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歐盟原來將中國作為其在亞洲國家的主要戰略合作夥伴,但近年隨著中國崛起勢頭的日益明顯,歐盟也漸趨展開與印度、日本甚至蒙古的合作,希冀以此平衡中國的影響。

 因此,對於包括日印在內的有關國家的接近,中國方面須在策略層面予以密切關注,尤其是注意其政策協調的情況;但從宏觀格局上,這些所謂的合縱連橫不會對中國構成實質影響。 (本欄每周六刊出) (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