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2月1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寇比力克漫遊全攻略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2-19]
放大圖片

文:洪永起

 48年的電影生涯,執導長片僅13部,歿於二十世紀末的史丹利.寇比力克(Stanley Kubrick),作品雖少,卻被稱為二十世紀最神秘又最具爭議性的電影大師。

 他的作品橫跨多種類型,且多成為當時的話題作:《發條橙》被禁25年;《一樹梨花壓海棠》談與未成年少女的忘年戀;《大開眼戒》無遮無掩性派對;還有劃時代的科幻鉅製《2001太空漫遊》等。

 雖然只有13部長片,觀眾要全部看過卻不容易。據說寇比力克視首部長片《恐懼和慾望》(Fear and Desire)為最差的「業餘」之作,而購回所有拷貝不許再次放映。

 即將於12月30日開幕的百老匯電影中心十周年壓軸節目「漫遊.寇比力克」,既是本港首次舉辦的寇比力克回顧展,亦較全面地放映這位電影大師的12部作品。

 能夠在大銀幕上欣賞《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絕對是賞心樂事。這齣於1968年推出,描述廿一世紀的太空電影,導演卻未能迎接廿一世紀的到來。然而在導演的一連串作品,都可以發現對當代社會及文化的變革。

上太空插旗

 《2001太空漫遊》及其後的《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 1971)可以說是一對姊妹作—儘管兩者風格、語言以致關注角度,皆是南轅北轍,但兩者卻都是在同一社會背景下的產物。

 上世紀六十年代,正是美蘇兩國處於太空競賽之時,全世界都陷入一種太空狂熱中,浪漫的太空想像充斥社會,加上美國在經歷五十年代後開始建立新的消費模式,享樂主義的瀰漫,都成為這兩齣電影的社會基礎。

 《2001》是「窺視」之作,觀眾以局外人的角色,「窺視」太空年代的誕生,我們在熒幕外只能靜靜等待那首著名的音樂響起,然後紅火球慢慢出現,接著片中演員都以仿真的時間幹著各種各樣的事情,繞著太空船艙跑步、被拋落黑暗的太空之中、小心翼翼的救援……靜止的畫面裡,太空船從這端飄浮至另一端,沒有噴射的火焰,營造具實感的太空經歷,這還包括模擬太空中「靜」得令人耳朵發痛的空洞感,和戴上太空帽後的呼吸聲。

性在享樂

從月球到木星,冷戰期間東西方的競賽,誰最先在太空上插旗,便能稱霸這個星球。片中卻以另一未知的高智慧生物的介入作結,是對現有智慧的質疑。

 個人認為,作為姊妹篇的《發條橙》,則是入世的。強國之間的太空競賽所帶來的想像,視線從地球外回歸至地球內,最受影響的當屬設計行業。亦因為二次大戰後的社會狀態,及強力武器的競賽,社會中所瀰漫的享樂主義,不無末世之感。於是性與暴力,五十年代「垮掉的一代」文學呈現社會,來到《發》片,是影像呈現社會。

 於是我們毫不意外地看到主角的放蕩與暴力行為,年輕人無所事事地在黑夜中遊走,崩壞的年輕一代與老年人之間的斷層,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入夜後不再開門的警戒心,人的本性可以說是最赤裸裸的。

 同時我們也看到在物質上的富裕,太空年代所引發的浪漫想像,啟發著服飾與設計。酒吧的佈置、顏色的運用,服裝的質地與剪裁,寇比力克在對社會思潮與文化變革的呈現下,更不忘於對政治的揭露。政客們的互相傾軋與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成為《發》片的另一層意思。

 看寇比力克,除了讚嘆他的電影語言與驚人的想像力,我們更不可忽視整體社會的轉變,正如美蘇之爭,除了太空競賽外,1964年的《密碼一一四》(Dr. Strange Love)更是以瘋狂喜劇的模式呈現一個末日預言。

末日已經降臨

 美國政府咬定蘇聯要污染美國人的神聖體液,先發制人核彈攻擊;蘇聯不甘示弱,要啟動末日裝置一拍兩散,滅世的恐懼籠罩全世界,古怪天才「奇愛博士」臨危受命,卻不解決危機,倒是提出美麗新世界,男女人口不均情況下,一個男人從此可擁有三個女人。於是滅世焦慮變成對新世界的美好想像,然後菇狀雲升起,末日已經降臨。

 冷戰對峙,強強相爭,末日的恐懼何其真實,卻又何其荒謬。寇比力克的鏡頭冷峻,影像卻極具力量。

 寇比力克從來不在作品中掩飾他對政治的態度。八十年代是越南主題電影蓬勃出現的年代,這十年間出現的越戰電影,差不多是六、七十年代及九十年代三十年間同一主題電影的數量總和。

 寇比力克的《烈血焚城》(Full Metal Jacket, 1987)從接受死亡特訓的青年到與越共女槍手的追逐,美軍在被戰火摧毀的廢墟中行進,整個八十年代對戰爭的態度,盡在一片之中。

 還有性心理作《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 1999),是九十年代性潮流的代表作,男女之間的危險關係,成為二十世紀末影片中的主流。

 此外,改寫恐怖片概念,曾被原著作者史提芬京批評的《閃靈》(The Shining, 1980)、古裝歷史的《亂世兒女》(Barry Lyndon, 1975)、黑色電影《死之吻》(Kill's Kiss, 1955)等。

 即使未有機會在銀幕看到導演的首部長片,現時所展示的12部作品,貫穿的不僅是寇比力克個人創作歷程,還是一個世代的縮影。

 只是進場欣賞這個回顧展前,還要留意的是,除了《大開眼戒》外,其他作品全都不設中文字幕。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