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2月2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洛克菲勒聖誕樹 亮出美國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2-21]
放大圖片

文:麥 琛  圖:法新社

 位於美國紐約市曼哈頓區的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是資本主義與重商精神的象徵。每年冬天,閃爍生輝的聖誕樹悄悄出現於洛克菲勒中心廣場前,提示人們著手迎接聖誕節的來臨。

 今年聖誕,紐約市繼續發亮,如果你到洛克菲勒中心廣場兜一圈,便會目睹一棵高27米、裝飾有3萬隻彩燈,包括2萬5千盞施華洛世奇(SWAROVSKI)水晶燈的奢華富貴樹。

 該處的聖誕樹點燈儀式已走進第75個年頭,成為每年來紐約的觀光客必看景點之一。

 追溯歷史,洛克菲勒中心的聖誕樹雖為節日點綴,卻見證著美國近代的起跌。

 滄海桑田,世局多變,更凸顯節日反映著人們渴望祥和平安的心情,始終如一。

 日復日,年復年,洛克菲勒聖誕樹就如自然季節變化一樣,每年準時12月出現,彷彿已成紐約大都會的一部分,永不分離。

 作為美國第一首都最大最亮麗的聖誕樹,它的地位在該國猶如世界棒球大賽、七月四日煙花匯演、除夕夜時代廣場倒數等盛會一樣。

 話雖如此,香港人不明白其歷史地位絕不為奇,正如我們不明白棒球對美國是怎樣一回事。在此我們回顧洛克菲勒聖誕樹誕生至今的種種往事,有朝一日,當你在佳節夜踏足洛克菲勒中心廣場,就更能呼吸美國價值的味道。

 洛克菲勒聖誕樹是個匯集人群的地標。蔓生的枝節掛滿璀璨耀眼的燈泡,是反射著月光的雪球;在大樹覆蓋下,是溜冰場上青年男女左穿右插,是聖誕購物客不住停步凝望大樹的目光,是傳教歌唱團沿樹幹直上天頂的詩樂聲。

雛形樹 見證資本史

 這棵代表紐約市的聖誕樹,歷史可追溯至洛克菲勒中心尚未竣工的1931年,在仍是一片泥濘的建築工地之上,豎立著工人自發帶來的棵棵小樹。偌大工地裡幼細零碎的綠枝,就如經濟大蕭條期間的就業機會一樣,彌足珍貴。

 更令工人暖意洋洋的,當然是那張在聖誕前夜由工頭開出的工資支票。在愁雲慘霧的資本主義黑暗期,平地建成洛克菲勒中心摩天大廈群,成就了今天的富強。點點翠綠,不自覺成為歷史分水嶺。

 較正式的第一棵洛克菲勒聖誕樹,應該是1933年前美國無線電大廈(今通用電氣大廈)落成後門前的聖誕樹,共使用燈泡700顆。1936年洛克菲勒廣場露天溜冰場啟用後,聖誕樹在紐約市的地位已大致確立了。

二戰時期 有樹無燈

 1941年聖誕,兩隻從布朗克斯動物園借來的雪橇馴鹿置於廣場上普羅米修斯噴泉兩旁,為節日添上活潑色彩。然而,在12月8日早晨,泊駐夏威夷珍珠港內的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在日本軍機空襲下幾近殆盡,是為國難日。

 原定於美國無線電大廈每個窗戶前進行的聖誕亮燈儀式,在燈火管制下被迫取消。聖誕樹上仍然亮燈,但燈飾暫絕於往後三年的戰爭。

 戰爭最能激發愛國心。在戰事處於膠著狀態的1942年,洛克菲勒廣場上豎立紅、白、藍三棵耶誕樹,代表美國國旗(港人看來可能有點搞笑)。參戰僅一年,盟軍氣勢漸有起色。在極東,紅軍反守為攻,於斯大林格勒火併納粹;在極西,美軍當夏擊沉日本四艘主力航空母艦,把主戰場壓至人煙罕至的西南太平洋小島。

從「電視明星」到進口環保

 燈飾再現於烽煙已散的1945年聖誕,樹上還別開生面地掛上了新面世的塑膠熒光球,在紫光燈照射下閃出熒光(就像今天的士高內的燈光效果)。

 1950年,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屬下海頓天文台的協助下,位於第五大道與溜冰場之間的海峽庭園(Channel Gardens)架起了一個星象天花,以550顆藍色燈泡砌出星座圖案。

 上世紀中葉,美國帶領全球進入電視年代,洛克菲勒聖誕樹每年的亮燈儀式也變成全國直播的電視節目,奠定其作為全國聖誕節慶司令台的地位。

 節目主持定必是當代清談節目名嘴,歷年來有卡森(Johnny Carson,NBC《The Tonight Show》主持人)、芭芭拉華特斯(Barbara Walters,ABC《The View》主持人)、唐納休(Phil Donahue,《The Phil Donahue Show》主持人)等,見證著美國獨特的清談節目文化。

 1966年,美國立國200周年,當年的洛克菲勒聖誕樹首次來自境外,由加拿大饋贈作為國慶賀禮。70年代,現代環保概念於先進國萌芽,1971年後的洛克菲勒聖誕樹都會循環再用,約3噸重的枝節多會捐贈作為園藝用途,該年的聖誕樹則預定在拆除後運往新澤西的美國國家騎術隊訓練營,作為障礙賽用的木柵。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