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2月2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學者之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2-26]

田 木

 周末拿起太太借來的李歐梵《我的哈佛歲月》,一下子被它抓住了。甫讀不久,便覺幾縷親切感浮上心尖……末了,像我讀他的其它「閑書」一樣,「真」字在心中佔了上風。在此,璀燦的文采、精妙的佈局、起伏跌宕的情節,等等,都該退居二線。

 想讀一本好讀的書,特別是年青人,尤在情緒低落時,或該讀讀它,許會覺得自己還不錯,沒甚麼人能總是那麼高深偉大、從不犯錯。

 乍一讀,讓人有點疑竇:怎麼李教授當年入讀哈佛研究院,不是高瞻遠矚的選擇,只是歪打正著?在哈佛獲全額獎學金,怎麼會對讀書「沒有太多的誠意」?在芝加哥求學的「不光彩」,三言兩語帶過也就罷了,怎麼津津樂道起來呢?又把轉職加州大學的「錯誤」公諸於世;在美國當「土包子」的經歷就更不必提了,還有對女色的欲動心思……其實,歐梵當時真的是全副身心沉溺於聲、色(電影)、光、電(音樂)之中。

 說到認真時,教授倒是一表認真:他嚴厲批評香港的大學教授們所受的管束,如同中、小學教師,即缺乏「絕對的學術獨立」,政府卻還要奢談甚麼建立世界一流學府,云云。他身為哈佛的學生及教授,卻大數哈佛的不是,說哈佛大學教授通病是「活動多、名氣大、著作少」。再一種認真,就是認真地寫細節。剛到美國時,他分不清美金5分和25分硬幣,差點挨的士司機揍;拿電動咖啡壺當電熱煲來煮麵;為節省包裝費,用報紙包麵包,白麵包包成了黑色……。

 這些個寫法,不出那「真」字。

 最搞笑者,是講哈佛讀書取巧法:自己不喜歡的課程必讀書,必已被前人讀過若干次,上面刻有各讀者用不同顏色畫出的讀書重點,只需從中選出與自己意見相合的顏色畫線來讀即可,不必通書來讀;還說,可就此讀出興趣來!別的讀書「壞招」就更不可學了……倒是那些老寫不完博士論文的G人士的故事,讓人噗哧失笑!(比如15年還寫不出論文的研究生叫「G15」)。

 或有體面人覺得這麼寫有辱教授身份,歐梵也就耍耍老頑童而已。可我想,這可要莫大勇氣,比證明自己如何深邃和偉大難得多——尤其在名氣這麼大之後。要不你也試試?那我就多讀你的書。或許這樣我就能多知些別人的真事,看多一角世界的真貌,多一份不被蒙在鼓裡白活幾十年的信心。讀假寫假,再漂亮,有什麼用?歐梵妻曾說他是個懦弱的人,我想,她能這麼說,他讓她這麼說,就蠻悍的。我有小孩,也教書,對歐梵此話身同感受﹕因人施教是我的座右銘,重要的是發揮學生的個人稟賦,不畏習俗成規。他懦弱嗎?他不畏哩。

 很怪,讀歐梵的「閑書」,常不期然想起聞一多《口供》那幾行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可是還有一個我/你怕不怕/蒼蠅似的思想/垃圾桶裡爬。」不過,請李教授寬恕我作這個對比。在此,聞比李可要「殘酷」得多了。我只想說,這是我要看到的關於人的真諦的一種人間證據。說這種話的人,是孱弱,還是威勇呢,你說?

 但書的結尾加了「自省的歷史總結」,有點像為柔筆寫就的軼事作冷峻的終審。愚覺煞有介事了點。「閑書」是給凡人、或不凡人在發凡心逸志時讀的,「歷史」起來就重了。可我最喜見書中常見的三個字「妙的是」。豪華落盡見真淳,妙的是,歐梵,你是真,不過也真的有點不羈。另外,這書的印刷文字舛錯不少,如再版,真要整治一下。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