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2月2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本港成為毒品散貨地的警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2-26]

 警務處長李明逵昨表示,國際販毒集團已不再將香港作為毒品中轉站,而是作為毒品散貨地。香港由毒品中轉站到散貨地角色的轉換,顯示本地吸毒人數及對毒品的需求量正在增加。而導致這一惡果的重要原因,是青少年濫藥現象大幅攀升。香港須在加強與內地合作,切斷毒品供應源頭的同時,加大打擊向青少年販毒活動的力度,並在學校加強學生的人生理想教育,構築抵制毒品的精神防線。

 禁毒常務委員會公布的資料顯示,今年頭三季度,濫用K仔的人數同比上升36%,其中71%為21歲以下青少年;濫用五仔、可卡因的青少年人數同樣倍增。顯然,不斷大幅增加的濫藥青少年,支撐了本港毒品消費的主要市場,也是香港由毒品中轉站變成散貨地的重要成因。

 意志力薄弱,好奇心強,容易受人唆使,尤其是對毒品的危害性認識不足,以為偶爾吸食一兩次、玩一玩不會上癮,是相當部分青少年接觸毒品的主要原因。加強毒品危害性的宣傳,是遏制青少年吸毒人數攀升的當務之急。警方最近破獲的兩起販毒案中的毒品,都是由內地偷運至香港。這再次說明兩地警方加強合作打擊跨境販毒行為、切斷毒品運輸渠道的重要性。鑒於香港已由過往的毒品中轉站變成了散貨地,警方除加強打擊跨境販毒行為外,還應將打擊重點放在本地毒品零售領域,尤其是要加強對酒吧、歌廳、電子遊戲中心等青少年喜歡聚集及毒販慣常兜售毒品的場所進行嚴密監控,並嚴懲向青少年兜售毒品的毒販。

 節假日往往是青少年濫藥現象高發期。目前正值聖誕假期,再過一個月又將進入春節長假,學校應教育青少年認識毒品的危害性,並在假期組織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以免青少年因為感到生活無聊而誤入歧途。家長則應在假期留意子女的一舉一動,以免其因誤交損友而濫藥。

 在重商環境的薰陶下,本港學校教育長期以來對德育與操守教育重視不夠,以至於學生往往缺乏高尚的人生理想,容易遭受誘惑和追求肉體與感官刺激。同時,由於本港高等教育學額嚴重不足,在中學階段不斷淘汰學生,製造失學者,以致相當部分中學生在荳蔻年華就成為「雙失」青年。其中一部分懷有「破罐破摔」心態的年輕人,成為毒犯誘騙的對象。香港應該盡快改變這種淘汰型的精英教育制度,讓年輕人普遍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這是防止青少年吸毒的治本方法之一。(文匯社評)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