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田家炳從1981年至2006年間,在全國34個省市區共資助大學83所,中學131所,各種善業難以計數。本報記者潘達文 攝
「田家炳星」與地球的距離為1億5千2百萬公里。可田家炳是誰?甚至田家炳基金會的幹事蕭開廷在來到基金會工作之前,都根本不知道有「田家炳」這個人。累計捐資10億辦教育的田家炳,其實並不出名,雖然他的善業遍布整個中國。田家炳說他這一生最威水的事情,要數被命名2886號小行星,它於1958年被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發現,上世紀80年代才獲得承認,1994年3月26日與自己的名字聯繫在一起—這個世界也許有錢的人很多,但能得到一顆星的人並不多。
1958年,在印尼已有兩間公司的田家炳好像一顆孤星,放棄如日中天的事業舉家遷到香港。人地兩疏、語言不通,埋頭填海造地30萬呎的海灘地,12月成立田氏塑膠廠有限公司,一切從零開始。許多人讚賞他這種勇氣, 不惜在媒體上渲染,而田家炳「闢謠」說:他是為了遠避印尼排華風潮和子女可以接受到好的華文教育……這樣的事例還有一些:
遷墳讓地 不怕破風水
比如他為了不影響家鄉政府修路,居然在極重風水的廣東,主動遷走曾祖父的墳地,而這塊祖墳號稱「神馬過河」,風水靚得不得了,他卻說:「政府要在那裡修路,將來車來車往我祖父有知也不安樂吧?所以我遷墳算是公私兩便。」還有人寫他虧血本低價5600萬賣掉市值過億的豪宅辦教育,換了別人生怕吹牛皮不過頭,他卻一點不領情:「錯了錯了,我賣房子是1997經濟風暴後同區最高金額的成交個案啊,那房子在那時候價位只能賣5200-5300萬元,我因為做點小事(指買方得知他賣樓助學的背景),連賣屋也得到意外收穫。」
低價售宅 卻感收穫大
生在一個不炒作不成名的年代,田家炳卻守得住大智若愚般的寂寞。
1925年,入讀廣東省梅州大埔縣銀灘村新民學校的一年級生田家炳感到興奮,他坐在南洋華僑捐助的嶄新大課桌前讀書寫字,心裡懵懵懂懂地羡慕:這桌子有多好啊!將來我若有了事業也要捐助學校!
1981年至2006年,田家炳基金會在全國34個省市區共資助大學83所(其中香港的大學9所,其餘均為內地師範大學),中學131所,中專及幼稚園20所、小學40所、鄉村學校圖書室1150間,另捐建醫院29間、通車橋樑126座……共累計捐資10億多港元,其中教育所佔的比例高達90%,他還捐出了自己名下80%的財產。據統計,平均捐建每所市轄學校250萬,縣轄200萬,40所中學在原有基礎上改造,十幾所中學未完成更名手續,至於只有捐款、沒有獨立命名的項目,更加難以贅述了。
治家格言 銘刻赤子心
87歲的田家炳站在辦公室內掛著的朱柏廬《治家格言》前為記者表演記憶力,他讓人隨機指一行字,便可以滔滔地背誦下去,聲音朗朗,咬字清晰。當年那個初中二年級就因父親故去不得不棄學從商的老成少年,眼淚汪汪地思念著父親,乘坐2000多噸載重貨船離開故鄉,從此遠走越南、轉戰印尼、身世飄零、心頭茫然,卻須臾不敢忘記《治家格言》上的任何一個字,那是來自父親言傳身教的教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