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明 立法會議員
2007年即將來臨,這與普通新年不同,2007年是香港回歸祖國十年的紀念年。從殖民統治到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過去十年香港經歷不少變化,當中有很多事件值得我們回顧,汲取經驗,更好籌劃未來的發展。
回歸後,香港與內地關係迅速發展,工商集團紛紛往內地考察商機,內地機構亦到香港上市集資,專業團體加強與內地相關組織交流,甚至涉及專業資格認證,自由行措施更大大開拓兩地人民的自由交往。
兩地交往更緊密,涉及兩地的種種問題亦逐漸浮現出來:港人在內地買樓、內地供港的食物品質、港人在內地遇事、內地婦女來港產子、兩地家庭團聚及居港權等等。這些問題非一時三刻可以改善,兩地政府須在制度上建立有效的溝通及合作機制,加快兩地資訊互通及落實相對應的施政措施,以妥善處理有關問題。
就香港內部發展而言,近十年,我們見到都市規劃及設計帶來很多極度高聳入雲的大廈,臨海興建有中環國金大廈、紅磡海逸豪園等,影響山脊線及沿海景觀,亦有些「屏風大廈」,一字排開,儼如一堵牆,影響當區空氣流動。舉例,西九龍的港灣豪庭、君匯港、君臨天下及曼克頓山等。在未來規劃發展方面,我們是否仍只顧起密密麻麻的高樓大廈呢?近期保護維港、救天星等行動,港人對保育環境和文物,以及保留更多公共空間的認知和訴求有增無減,怎樣在發展與保育之間取得適當平衡,互相兼容,以至變成新的商機,這將給我們極大的挑戰。
規劃以外,影響到香港人力資源發展的,如教改壓力、小班教學、「殺校」潮、公共醫療服務不足及收費不斷增加、兩極化貧富懸殊不斷惡化等等,過去十年還未得到妥善處理,將仍是香港未來發展懸而未決的問題呢!
隨著香港回歸,香港不再是借來的地方,沙士事件及成千上萬市民積極表達訴求,表達對香港的關愛,強化港人對香港的歸屬感,亦推動港人參與香港事務。除了要求參與規劃城市、重建社區等硬件,更希望可參與改善施政、建立以民為本的政府等軟件。(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