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有教育界人士擔心資優學院擴大培訓的範疇,會令課程淪為「大型興趣班」。圖為港生在數學奧林匹克獲獎後的慶功情況。資料圖片
【本報訊】(記者 任智鵬)施政報告早前建議成立資優教育學院,希望將現時以數學及科學為主的資優課程,全面擴展至電影、藝術、天文、海洋科學等不同範疇。不過,這種看似「包羅萬有」的培訓,卻令人質疑有「資優泛濫」的危機,有教育界人士指出,香港資優教育的經驗及資源並不充足,根本難以同時開發不同類型的資優培訓,擔心學院最終會淪為「大型興趣班」。
團體:應集中資源發展
政府斥資一億元,加上一億元的私人捐助而準備成立資優教育學院,希望為10至18歲的資優學生提供校外培訓,有關方案早前已因未有實質內容,而被立法會駁回。此外,教育界亦對學院「包羅萬有」的方向感質疑,天才教育協會副會長、優才(楊殷有娣)書院校長陳家偉表示,政府將電影、天文、海洋科學等以往較「冷門」的科目一下子全納入資優培訓範圍,是不切實際的想法,「樣樣都有百花齊放,當然很impressive(印象深刻),但資源打散了,最終可能樣樣都做得不好。」
他指出,雖然今次資優教育資源大增,但香港欠缺資優教育的經驗,教師、課程以至辨識資優學生的條件仍不充足,勉強擴展只會影響資優培訓的效果,令課程淪為「興趣班」水平,「變了大型興趣班就無意思啦!」他認為,當局應先集中資源在音樂演奏、科技發明等曾有學生於國際比賽獲獎的項目重點發展,善用有關方面累積的經驗。
教評會憂當局眼高手低
政府計劃學院每年可為10,000名學生提供培訓,不過,教評會副主席何漢權指出,香港資優教育一直以來「體質虛弱」,學院的計劃未有顧及現狀,只會令「資優」泛濫,實屬「眼高手低」,「資優教育不是興趣班,不是大堆頭便能成事。」
課程發展議會資優教育委員會主席、真道書院校長丘日謙承認,一些中學生少有接觸的「新科目」如電影等,現有機制難以辨識學生的潛質,所以須依賴興趣作為挑選因素。不過,他指出,資優課程程度一定會較「興趣班」深入,才能滿足學生需要。
教局:參考英準則 篩選學生
教統局總課程發展主任(資優教育)陳沛田回應稱,未來學院的運作會先了解學生的興趣,並定出不同科目培訓的優先次序,而非「開了班等人報」。他補充,當局篩選學生時會參考英國國立資優學院的準則,除透過測試外,也會要求學生提交相關範疇的學習檔案記錄,不存在濫收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