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月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豆棚閒話:多少英雄死於怒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1-02]

陳佐賢

 人生在世,遭遇的事情何止萬千。愉悅、憋悶、欣喜、憤怒、悲哀、快樂、憎惡等,經常支配和影響人的情緒。如喜有大喜、小喜、真喜、假喜。怒也有大怒、小怒、明怒、暗怒、敢怒而不敢言等。無論哪一種怒,都會影響到人的生活。在家庭中,怒會招致父子相仇、兄弟爭鬥、夫妻反目,使家庭失去歡樂和人倫之道。在社會,仇怒爭執會導致同事關係破裂。

 導致發怒的原因很多,如受到詐騙、友人見利忘義、恩將仇報,都會使人惱怒不已。受到辱罵、誣陷、諷刺、挖苦、自尊心受到傷害,這也很難不發怒。怒氣是一把殺人之刀,怒則肝氣不順、肝膽不和,怒則致胃充血,易發潰瘍,怒則心跳血壓升高,誘發心腦病,怒會引發猝死。因大怒暴怒使到面赤耳紅,心悸血湧,吐血而死的並不少見。

 僅一部《三國演義》裡,就有不少英雄智者死於「怒」字的,孫策自己因怒而亡。關羽因傲怒兵敗身死。張飛為造白袍之事,部下無法完成全軍孝衣的任務,他怒打部下,最後也因怒而被部下范疆、張達所殺。劉備怒氣難抑,御駕親征,卻因報仇心切,失於策劃,被東吳火燒連營,慘敗而回,又因悲憤愧悔,慍怒交加,以致到了白帝城便一命嗚呼。

 周瑜是一個浮躁的人,無論是喜、怒、憂、驚,都來得急驟,如他以為曹操真要「攬二嬌於東南」時,「勃然大怒」,當他聽到孔明說他只會水戰時,「瑜怒」。當他接到曹操送來的書信時,「瑜大怒」。當蔣欽兵敗而回時,「瑜怒欲殺之」。當他打敗曹仁準備取南郡,發現該城被趙雲所佔時,「瑜大怒」。當他得知魯肅沒有討荊州,只得一紙文書時,「瑜頓足」而怒。當他「賠了夫人又折兵」時,「怒氣衝激,瘡口迸裂,昏絕於地」。當他使用「假途代虢」之計不成,反被四面包圍時,「瑜怒氣填胸」,「瑜馬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於馬下。」當他得知玄德、孔明在山頂飲酒時,「瑜大怒」,咬牙切齒。他每次失敗都大動肝火,金瘡迸裂而昏過去,與其說他是被諸葛亮氣死,倒不如說是為怒而死。

 我們縱觀歷史,凡是心志高遠,胸懷明達、抑怒束情者,都是冷靜理智的成功人物。當魏蜀對峙,諸葛亮為求速戰速勝,大用激將法、罵城未已,又派人送婦女首飾、衣物給敵師司馬懿,嘲其怯懦,激其出戰,但司馬懿老謀深算,不為所動。也看準了諸葛亮勞師遠征,糧草不足,便忍辱堅壁,使諸葛亮始終無法得逞。

 無數事實說明,人不可感情用事,尤不可好怒輕動,當理智控制不住感情,任性驅遣,是沒有不跌跤的。輕者致自己之疾病,褻己之威信,重者取人之賤惡,招人之仇視,甚至釀成禍端。

 所以《孫子兵法.火攻篇》中特別說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那麼,是否任何事都不發怒,像一尊木雕泥塑笑瞇瞇?當然不是,是要注意「匹夫見辱,拔刀而起,挺身而鬥」,是很容易吃大虧的。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喜怒》中說:「故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憂而不懼,悅而不喜。」善於控制感情,沉著冷靜,幽深莫測,能大能小,能升能隱;胸懷大志,腹有良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古人這樣苦口婆心,都是為了要人不可忘記:「善戰者不怒」,「圖遠者不發近怒」,「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那麼,我們也不妨學一學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所說的那種風度:「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