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小卡
今年八月一天,寧夏中午烈照下,賀蘭山林,碧映金輝,山谷拜寺口,雙塔如金。雙塔建於何時,史無記載,經碳14測定,專家認為塔為西夏中晚期所建。兩塔,東西對峙,相距百米,盡納中原佛塔神韻。
東塔,磚築八角十三層,高約三十九米,塔身為密簷式,錐狀挺拔,寶風古雅,仰蓮瓣形剎座,上承托相輪,置十三天寶剎。二層以上,每層每面有彩塑獸面一對,左右並列,怒目獠牙,口銜彩繪紅色連珠。獸面之間,彩繪雲托日月圖案。塔壁轉角處,裝飾彩塑寶珠火焰。烈日勁照下,日月火焰圖案發出耀目光芒。
西塔的高度、形狀、彩飾,近似東塔。二層之上,各層壁面正中建矩形淺佛龕,龕內有彩塑動物和八寶圖案,龕兩側為彩塑獸面。圖飾、造像,滿佈塔身。造像有身穿僧袍的羅漢、拄杖倚立的老叟、神態不羈的壯漢。他們項掛瓔珞,腰繫長帶,手持法器,或展臂,或跳躍,神采灑脫,動止各異,有黨項人之時俗流風。
仲夏驕陽,投照雙塔,折光迷離;恍惚間,塔身龕中佛像佛光倏忽,塔身黨項人像在光照中,悄然靈動、飄然壁上。塔裡精魂,裹一身金輝,在烈日之焰中輝煌現相。
雙塔之佛塔制式,凸顯西夏王朝崇佛教風。塔上黨項裝束人像,風姿英邁,行止隨性,張揚草原民族不可抑勒的生命精神。
佛家大容慈風,黨項不羈豪氣,相匯共存塔中,合成西夏立國之文化精神,如雙塔並峙在西夏崛起的賀蘭山,高瞻雄睨銀川平原。
我目光掠過高聳雙塔,望向塔後雄山。賀蘭山脈,形若奔馬,細看又如薄紗輕罩的睡佛。這一山兩形,形象暗喻崛起於斯的黨項人文化精神之兩面:悍烈野性、溫文佛風。山勢隱喻,竟與雙塔昭示一致。
任何一種立國之文明精神,皆有強勢的政治文化與關懷於人的文化精神之兩面,前者關乎司法理念、武備之風,後者關乎倫理道德、宗教精神。中國歷史上的中央集權制王朝,一面力行王霸之道、刑名治術,一面尊崇三綱五常、仁義孝悌、詩書禮樂。西方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一面推崇刀劍與裁判所,一面是教會傳示的宗教關懷。西夏立國,一面以強橫霸氣馳騁奔突、征伐蕩擊、開疆拓土,國盛時「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河山萬里;一面以佛教仁風凝聚人心、教化民眾、穩定社會、發展文教、開創西夏文明。西夏文化,還融中原文化精華為重要部分,如雙塔建築就薈萃中原傳統佛塔建築精華。佛家祥雲,華夏文教和風,黨項人強勁生命氣流,交匯生成西夏文明的一方雲霞。西夏文明精神精萃,盡凝塔上。
炎炎烈日,映出雙塔通體耀目金黃,仿若宣示塔中精神造就的西夏王朝威震中華之輝煌功業,如在昭示塔裡含蘊的佛風與霸氣成就的黨項民族黃金歲月。
在十三世紀蒙古兵鋒下,西夏王朝覆滅,黨項人在歷史舞台上消失,西夏物質文明只剩殘垣破壁,然而佛家慈厚與黨項雄風之西夏文明精神雙塔,依然矗立,光彩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