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月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春秋已有金塑像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1-02]
放大圖片

蕭養田

 塑像久已有之。春秋末左丘明《國語》載:春秋時,范蠡來到越國,越王以金寫其形而祀之。《戰國策》載:戰國時宋康王姬偃鑄諸侯之像,置於屏側。可見春秋戰國時已有金像。《孟子》有「作俑」之語,戰國時宋玉《招魂》亦云「像設」。又《戰國策》載:秦王曰:「宋王無道,為木人以象寡人而射其面。」又,孟嘗君將入秦,蘇代止之,對他說:「土偶與桃梗相遇,桃梗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為人,歲八月雨降,則汝殘矣。』土偶曰:『吾西岸之土,土殘則復西耳。今子東國之桃梗也,削子以為人,雨下水至,漂子而流,吾不知所稅駕也。』」則泥塑木刻像,戰國時皆已有之。又戰國時韓非《韓非子》記:桓赫說:「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目小可大,大不可更小。」此又是塑像之秘訣。

 明人彭大翼《山堂肆考》云:「翁仲姓阮,身長一丈二尺。秦始皇並天下,使翁仲將兵守臨洮,聲振匈奴,秦人以為瑞。翁仲死,遂鑄銅像,置咸陽司馬門外。」因此,有人認為鑄造銅像始於秦朝。其實不然,四川廣漢市三星堆遺址是一處距今5000~3000年、滅於商末周初的古蜀國文化遺址,這裡出土了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青銅大立人像,通高262厘米,重逾180公斤,被稱為銅像之王。《北史》載:「魏崔挺除光州刺史,威恩並著,風化大行,後為司馬。景明四年卒。光州故吏,聞挺凶問,莫不悲感,共鑄八尺銅像於城東廣固寺,赴八關齋追冥福。」

 至於佛像,自漢武帝擊匈奴屬國休屠,始得其祭天金人以歸。佛像本用金鑄,其後有用土木者,則是自佛像入中國後,國人想出的辦法。《宋史.方伎傳》:「僧志言盛夏死,身不壞。仁宗命以其真身塑像寺中。」此又是真身塑像之始。

 清朝還有人自鑄己像。清人談遷《棗林雜俎》云:「蒲州(今山西永濟縣)田千秋,好學善擊劍,嘗鑄銅像,鐫己名氏葬之。語人曰:『使千百年已後人得之,即神仙也。』」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