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縱使明白儲蓄投資未來的重要性,但如果連基本生活也有問題,豈不是百上加斤!
07年伊始,很多數據都顯示在本港經濟反彈下,很多人都能過上一個很「肥美」的聖誕節及新年,但大家都知道,本港貧富懸殊問題愈來愈嚴重,雖然港府已設立扶貧委員會,研究有何解決方案,但看來要解決這些社會問題,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
為了解決跨代貧窮問題,扶貧委員會早前建議成立兒童發展基金,提出家長每供款1元,政府資助1元的構思,鼓勵家庭為子女儲蓄,日後供兒童作升學及海外交流之用。
不過,香港浸會大學剛發表了一個調查,雖有超過60%受訪家長表示願意參加計劃,但要節衣縮食,甚至扣減子女生活開支才能供款。結論指出,貧窮家庭根本無力供款,兒童發展基金未能解決即時問題,政府要研究更全面方案,才能有效解決跨代貧窮問題。
文:曾家輝
明白投資未來的重要
港府在2005年初成立扶貧委員會,委員會在上年11月初提出以資產為本的扶貧策略,其中一個考慮措施是成立兒童發展基金。香港浸會大學青年研究實踐中心(Centre for Youth Research and Practice)在去年12月初訪問近600名低收入家庭人士,了解低收入家庭對成立兒童發展基金的意見。
受訪者主要來自屯門、葵涌、天水圍、荃灣、元朗等地區,當中約四分之三家庭收入低於一萬元,四成為綜援家庭。根據調查,約四分三受訪者同意為子女作定期儲蓄,近六成表示認同這計劃,以鼓勵子女訂立長遠發展目標及培養儲蓄習慣。
但問到用甚麼方法應付定期供款,約七成受訪者表示會透過節衣縮食,五成半要重整家庭開支模式,約五成要減少自己或父母的生活開支,甚至扣減子女生活開支,以及向親友借貸才能應付供款。
另一方面,有超過八成受訪者不會參加基金計劃,原因就是沒有能力或沒有「多餘錢」作供款,約四成則擔心供款用途不能應急。
遠水不能救近火
浸大社會工作系陳德茂博士接受訪問時表示:「單看數字,也看到不少家長都認同兒童基金的構思,他們都明白為孩子的未來打算的重要性,但大部份人都沒有能力供款。」
「而且,兒童是整個家庭的一部份,並不是獨立存在,所以不能單以兒童來解決跨代貧窮問題,漠視全家庭的需要。況且兒童基金要等兒童18歲時才能動用,是一種長遠策略,所以不能即時或在短時間內解決當前的問題。」
中心副主任黃昌榮教授分析,低收入或綜援家庭收入微薄,再要撥款作額外儲蓄確有困難。他認為兒童發展基金只針對兒童長遠需要,卻忽視會令貧窮家庭百上加斤的問題。
沒有收入 何以積存資本
「這是一個以資產為本的扶貧策略,但低收入家庭如果根本沒有資產,又如何供款?我建議政府應向沒有儲蓄能力的家庭墊支供款,並以累進方式配對,即愈貧窮的家庭每供款1元,政府應資助多於1元。」
在調查,約八成受訪者贊成以其他方法支援低收入家庭,包括提供由幼稚園至預科的全民十五年免費教育;為兒童提供學習及活動交通津貼;為兒童提供膳食津貼;以及為兒童提供學習券。
「兒童基金有兩大問題,首先是以資產為本,外國政府會墊支,而且愈窮的家庭,政府會供更多;另外基金要等到18年後才能使用,但當前的學習、交通、膳食等問題,又如何解決呢?」
黃昌榮又建議,如果真的成立兒童發展基金,港府也要檢討綜援系統,既要做到全民性,也要做到針對性。
「政府直接派錢能否解決貧窮問題?研究沒有這方面的數據,但派錢給低收入家庭,也不一定能用於兒童身上。」
這樣看來,兒童發展基金只是眾多扶貧措施的其中一項,不可能推出一個儲蓄基金計劃,就能解決跨代貧窮問題。不知有多少兒童有能力捱過,才可以使用18年後的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