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月1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藍色多瑙河 清又藍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1-11]
放大圖片

——羅馬尼亞留住生態美景

文:麥 琛 圖:法新社

 前東歐成員國羅馬尼亞,終於在本月1日得償所願,加入歐盟大家庭,日後與歐盟國家交流更暢順,經濟、旅業發展前景一片光明。

 不過,光芒的暗處往往隱藏污垢,經濟發展不無代價。

 欲欣賞未被人潮踏平的多瑙河三角洲自然景色,現在可能是最後機會。

 橫跨歐洲大陸心臟地帶的多瑙河,貫串現代先進文明的搖籃地。其東部流入黑海的出口,堆積出多瑙河三角洲,是歐洲第二大三角洲濕地,孕育出豐富的自然生態。

 每年冬天,逾200萬隻候鳥自西伯利亞飛抵過冬,並於春天在淡水潟湖邊築巢,蔚為大觀。

 得上天眷顧,這片自然濕地未被壽西斯古的指令生產式粗獷耕種吞食殆盡,也捱過了曾經的圈地運動,至今仍是生態樂土。

自然保護區 歐盟新機遇

 然而,歐盟東漸可能會帶來新威脅:各式各樣為扶助東歐落後國而設的發展基金。換個角度看,在不少人眼中歐盟是個新機遇。

 今時今日,上至中央政府的官員,下到三角洲附近的村民,都視旅客為上帝,視歐元為聖物。少數較清醒的人,意識到會生金蛋的鵝不能殺,這些金蛋可能來自珍貴的紅胸黑雁、卷羽鵜鶘,以及其他320個歐洲重要品種和12種瀕危雀鳥,均為追鳥族和生態旅遊者喜愛的「景點」。

 「現在歐元滿天飛,引發的利益衝突也不少。」佩特雷斯庫是一名攝影師和生態導遊,在黑海西岸縣城圖爾恰(Tulcea)開設旅遊公司。「林業部想在三角洲兩岸種樹,工業部想採石礦和建風車,旅遊部要建酒店和修橋築路引入遊客,環境部則說要保護自然生態。」他對《法新社》記者說。「連歐盟本身也沒有既定發展方向。」

 根據官方文件,多瑙河三角洲6,000平方公里(約香港6倍面積)及鄰近的達爾馬提亞(Dalmacija)草原帶都被劃為保護區,受本國、歐盟及國際法保護。

旅業與保育 尋找平衡

 在中央政府轄下多瑙河三角洲生態保育局的角度,旅遊與保育並無衝突。「我們樂見遊客人數上升。」局長告魯夫道出官方立場。「但我們不想變成西班牙或葡萄牙,我們要保住花草鳥獸。」一些評論認為保育局寫給歐盟總部要錢的發展計劃大綱矛盾處處,不足為信;該計劃要求索取1.4億歐元(約14億港元)。

 告魯夫表示,保育局希望保護濕地,並藉發展旅遊業令當地漁民脫漁入旅,走出赤貧。第一件工作,是令在壽西斯古年代過度發展的漁農業退耕還林,回復天然濕地,並嚴禁盜獵和取締非法建房。然後,就是興建道路和污水處理廠等基礎建設,並投資再生能源,以應付大批湧入的各地旅客。

 當地政府也十分同意要停止興建缺乏美感的建築物,以及對付盜獵,尤其是當地盛產的白色大鱘魚,其魚子醬在巴黎上等市場每30克可賣40歐元(約400港元)。但對於其他中央旨意,地方官民都不特別感動。

 佩特雷斯庫說,旅遊業只對部分地方一些居民在某個時期有幫助。「人們來是想看自然和生態,如果自然生態因發展而被破壞,旅客何苦不去其他更便宜的地方?」

 64歲老村民巴卜洛夫不覺得旅遊業適合所有人。「對年青人就好,他們會有工做。」其老妻也想不通旅遊業有何足取。「不捉魚我們可以捉甚麼?捉貓來吃?」

 「旅遊業對三角洲發展是可以的,但問題是發展失控就會摧毀一切。」工程師康努尼明白發展是把兩刃刀。

天外仙境受威脅?

 這邊保育局希望把河邊窪地轉成濕地,那邊漁業局則在申請歐盟共同漁業政策的經費,把之開發為漁塘,只因當地電費太貴而受阻。另外,在前政權崩潰後「把握時機」的地方豪族,當年用街坊價儲備不少低窪爛地,今天就收受歐盟的保育津貼而不願發展。

 羅馬尼亞環保分子指責地方環保局給私人企業開綠燈,發批文在保育區內用歐盟經費建風車,危及三角洲及大草原生態。佩特雷斯庫帶記者實地視察。「那山頭原本是候鳥自西伯利亞飛來的第一個歇腳處,然後再飛過潟湖到另一邊去;現在據說要在山上建風車。」風車轉動的風葉是飛鳥的生命威脅。

 「人類就如蝗蟲一樣,吃光一處,然後移師他處,或者餓死。」

 佩特雷斯庫仍未絕望,他與其他保育人士不住對歐盟及地方政府施壓,並以自己拍的照片幫助遊說。「人們看見我的照片就會問:『美哉!天外仙境何處見?馬來西亞乎?』然後我答:『非也,近在咫尺爾。』」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