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月1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重視隱蔽青年倍增的社會原因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1-15]

 有機構經過調查後推算,全港隱蔽青年的數目由05年3月的6,000人上升至目前的18,500人,激增2倍,約佔全港青年人口的2%。香港社會在越趨富庶的同時,不上學不上班、拒絕與社會接觸的隱蔽青年人數卻倍增,值得社會思考和重視。隱蔽青年不但成為家庭的包袱,也會加重社會福利的負擔,更會構成社會不穩定的隱患。解決隱蔽青年問題不只是個人及家庭的事,也是社會的責任。當局和社會一方面應重視改變教育制度和社會環境中不斷製造「失敗者」的弊端,另一方面須投放必要的資源,幫助隱蔽青年重拾自信,尋獲自我價值,找到人生的希望。

 社會日趨功利化,競爭越來越激烈,只是狹窄地以學業成績、賺錢能力作為衡量個人是否成功的標準,令許多本身已自信不足、不擅溝通的青少年失意於學業、職場後,經不起挫折,又不敢或不願向外求助,連正常的社會聯繫、交流也喪失掉,成為「失學、失業」又「失去社會聯繫」的「三失」青年。

 隱蔽青年的最大問題是缺乏自信,需要鼓勵。社會應該改變「彈多讚少」的批評文化,推動營造「多讚少彈」的鼓勵氣氛;同時,家庭成員和專門輔導的社工須因應不同隱蔽青年的個性和愛好培養興趣,發掘潛能,重建隱蔽青年自我價值,恢復與社會的聯繫。

 更應看到的是,我們的教育制度和社會環境中確實存在不斷製造「失敗者」的元素,令青年人心智成長被扭曲。在香港,求學階段中多次對人生路向具有決定意義的公開考試已經淘汰大批青少年,這些被淘汰的青年人往往在充滿競爭與挑戰的職業市場中處於下風,社會又唯成績高低、賺錢多少論英雄,確實令到「失敗者」生存更覺困難。因此,為青少年成長創造一種寬鬆包容的社會環境,鼓勵不同類型的青年得到多元化的發展,實現自我價值,對於解決隱蔽青年問題具有更基本的意義。(文匯社評)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