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月22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新名字新氣象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1-22]
放大圖片

——訪創興銀行陳凱傑

本報記者:明姝、創興銀行提供

 新一年,萬象更新,對創興銀行來說,尤為意義深刻。創興銀行的前身,便是為人所熟悉的廖創興銀行。屹立於香港近60年,這家陪著香港人成長的銀行,去年正式易名為創興銀行。易名之舉,伴隨著新總行的落成,標誌著該公司全新的業務方向。

 走過中環德輔道中,在環球大廈遠望對面的建築物,目光瞬即被一座設計現代的建築物所吸引。不久之前,那個位置仍蓋著木板、棚架。然而,現在棚架拆了,木板被移走,一棟全新的建築物樹立於中環鬧市。

形象年輕化

 那座大樓是創興的新總行──創興銀行中心。去年12月23日,「廖創興銀行」正式易名為「創興銀行」。創興銀行財務部及業務發展協調部總經理陳凱傑指出,轉名是一個深思熟慮的決定:「有關易名的過程,由衍生構思到搜集意見,到最後落實,足足花了一年半時間。易名的原因,一方面是配合新總行的落成;另一方面是為了打造年青的企業形象,以吸引更多年輕的客戶。再者,新的名字抹去家族色彩,配合上市公司的公眾形象,亦有助我們於內地發展。」

 無疑,以「創興」作新名字,能把該公司引領至年青人的市場。不過,對現有的客戶,新名字會否令他們不習慣?「事實上,正正為了兼顧兩者的市場,我們才以『創興』為名。因為現有的客戶對『創興』二字並不陌生,所以我們能夠達到形象年輕化,同時也保留與舊有客戶的關係。」他補充道。

 隨著易名,該公司已在各電視台及報章推出一連串廣告攻勢,藉此宣傳新形象及現有的產品。「一直以來,我們都提供多元化及具競爭力的金融產品,如樓宇按竭、私人貸款、股票買賣及財富管理等。不過,以往我們沒有採取太高姿態,但藉是次名字轉變,順帶推出有關產品的宣傳,以增進公眾對我們服務的了解。」

團結是力量

 創興銀行立足於香港59年,發展至今,已是香港主要的銀行之一。能夠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屹立不倒,全因該公司的團結精神。就以今次易名為例子,為了集思廣益,該公司特別向員工派發問卷,諮詢各人對新名字及標誌的意見。「最終我們只作名字的轉變,沒有對標誌設計作改動。事實上,集思廣益是我們企業文化之一。行政總裁相信員工,重視他們的意見,皆因同事們有較多機會接觸客戶,所以他們的建議對企業是尤關重要的。」

 又如2005年,所有分公司及附屬公司的員工集合一起,於理工大學的大學會堂,進行優質服務的培訓。舉行此大型培訓的目的,就是為了建立同事間的團隊精神。「我們聘請外來的專家,向同事講解內部『客人』的重要性。換句話說,就是如何建立同事間的團隊精神。優質服務不但建基於與客戶的關係,內部的合作精神也同樣重要。」

 他以一個譬喻解釋:「銀行就如參加騎術比賽的選手,面對前面的高欄,必須有馬匹奔跑的速度以及天衣無縫的配合性。若在奔跑期間,其中一方配合不好,便過不了高欄。因此,我們需要各同事同心合力,面對高欄的挑戰。」

以心建關係

 去年,創興銀行針對部分區域銀行服務的不足,一連開了八間分行,主要集中在新界地區。「我們是屬於普羅大眾的銀行,因看到香港人的需要,針對缺乏銀行服務的區域,如新界區、東涌及荃灣等,開設分行以提供服務,給予大眾一個方便。同時地,也可以增加客源。」了解及回應客戶的需要,令創興銀行得以與客戶建立長遠的關係。這亦是該公司致勝之道。

 「我們不單單只提供產品予客戶,更會花心思了解客戶的需要。用心服務,比別人多走一步,是我們的服務精神。我們要讓客戶覺得,銀行是想跟他們建立關係,而非只著眼於賺錢。當然我們也要顧及成本,但若能透過有效的溝通以及靈活的處理,助客戶渡過難關,那麼慢慢地就可以建立鞏固的關係。」

 展望將來,陳凱傑指出該公司,將繼續以客為本,並積極擴大客源。「我們預計於兩年內,把分行數目由43間,增至50多間,以擴大服務網絡。」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