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月2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養兒防老成空想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1-25]
放大圖片

 《孝經》有云:「孝,始於事親。」供養父母被視為是天經地義的事,要不然就會被視為不孝,甚至遭到天譴。可是由於某種因素,現代的青年人卻做出不少被視為「不孝」的行為。早前有調查顯示,不少年屆三十,仍與父母同住的青年,不但沒有給予父母家用,反而要依賴父母給予「零用錢」。究竟這是一個怎麼樣的社會現象?【現代青年系列二之二】

 在中國的倫理觀念,供養及照顧父母是孝的表現,可是環顧現今的社會,似乎不少子女對於供養父母頗不以為然。青年協會早前所做的調查顯示,有一成30歲或以上的青年,當所賺的薪金不夠生活時,會向父母或家人「攤大手板」要錢。有人認為青年不再供養父母是傳統美德的沒落,反映倫理的敗壞,甚至批評現代人孝道觀念已蕩然無存。

養而不敬 如飼犬馬

 究竟現代人是否變得不孝?在思考這問題時,必須對「孝」有清晰定義。何謂孝,《論語》中有載:「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養父母,是養;養狗馬,也是養。若果當中不存在尊敬的話,兩者又有何分別?如是觀之,如果青年對父母心存尊敬,只是沒有給予父母經濟上的支援,又是否不孝呢?

 香港的青年一向被批評過分依賴家庭。有指由於現代父母多只生一個孩子,難免對獨生子女過分溺愛,以致寵壞子女。若果情況持續,社會將出現一班「大細路」─年齡成熟而心智不成熟的青年,這對社會來說絕非好事。可是,在這充滿競爭的社會中,家庭往往是最後的防線。作為一家人,互相幫助本無可厚非。但問題是青年人為何會過度依賴家庭?

單身寄生族 只顧個人享樂

 事實上,年屆30歲仍與父母同住的現象,並不只在本港發生。在日本和台灣,愈來愈多成年子女仍和父母同住,他們當中不少是為了節省房租和生活費,用作消費享樂或購買自己心愛的東西。有學者將這群人稱為「單身寄生族」。在台灣,有統計顯示,這些未為家中提供經濟補助的「單身寄生族」約有68萬人,佔了單身人口的三成。有論者認為,這種「同住慳錢」的心理,反映了現代青年追求享樂主義,為了個人玩樂而置社會責任於不顧。青少年對享樂主義的追求,值得社會關注。

薪金不夠使 無錢俾家用

 上述調查亦指出,有九成以上受訪的青年表示,希望盡早能經濟獨立,可是卻未能如願以償。不少青年埋怨現時搵工對學歷的要求日高,不少要求較低學歷的工作,薪酬卻往往偏低,工資扣掉車費、飯錢等開支後,已所剩無幾,根本難以供養父母。而香港的樓價高昂,青年想成家立室,亦要拚命儲錢置業。青年對家庭的依賴,是否社會發展過急的後遺症?

 周作人曾在《祖先崇拜》中表達了對「兒女債」的看法。他認為,父母生下子女,對子女並沒有甚麼恩,卻反是因此欠下一筆債─生他的債,因子女到底是被動的。故此,若要報生我者的恩,便應該努力做人,比父母做得更好,為日後的債─使子女比自己更好作好準備,而不必是一味的「報本返始」對生我者報恩。然而這筆「兒女債」,又是否如此容易算得清?  ■本報記者 李浩彰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