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2月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男女平等?不平等!性別差異?真差異!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2-01]
放大圖片

文:張 曦

 港府多年來對於消除性別差異觀念,做了很多工作—91年通過「香港人權法案條例」,以法例形式承認兩性平等;95年通過「性別歧視條例」;96年成立「平等機會委員會」,引入聯合國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01年成立「婦女事務委員會」。兩年前,政府統計處一個有關「本港男性及女性」的統計,赫然發現近年本港高官男減女增;女性創業當老闆愈來愈多;大學陰盛陽衰;「家庭主夫」愈來愈多,「家庭主婦」卻愈來愈少……都反映了本港女性地位日升,性別平等可與發達國家相比。

 不過,已婚女性公開場合需隨夫姓、家庭暴力案件中丈夫打妻子的案件佔九成、男性月收入中位數比女性高約兩成……這些事實都很普遍,顯示傳統的性別觀念仍主導著社會。

 最近,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及性別研究中心、平等機會委員會及瑞典總領事、瑞典對外文化交流委員會合辦了一個「21世紀的性別角色重審」研討會,邀請了多位嘉賓,就本港政治、媒體、教育、工作、家庭等情況展開討論,發現原來「男尊女卑」的思想一直有意或無意地穿插其中。

女性要短髮中性才能當選?

 提到香港女性,大家或者會想到陳馮富珍、葉劉淑儀、范徐麗泰等政壇女強人。據說,香港可能是全球女高官最多的地方,女性地位甚至比歐美更優越,但僅從這些女高官的名字就能發現,即使在內地早已被認為是封建主義殘餘而消失多年的陋習,卻一直存在。

 「她們的名字前面仍然還加著丈夫的姓。」灣仔區議員甘甘(本名金佩瑋)道出了本港女性參與政界的不平等待遇。「又如政界表達中的『某某某(女)』,或『Mrs』(太太)等稱呼,都是性別偏見的體現。」

 甘甘更以自己的短髮競選照片為例,指出頭髮長度與女性政治參與的關係。她表示,有分析發現,短髮女性的形象表現出較中性、硬朗或能幹,從政當選率約六成半。

 雖只是粗淺分析,亦能看出女性參選者從衣著打扮到整個呈現,都是以能幹為基準,但有人可能會問,女性為甚麼要學習男性特質,甚至變成男人才能夠攀上政治階梯?

警花在男人圈中硬拚

 據香港警務處總督察張凱欣表示,與政界女強人一樣,女性警務人員也是較特別的群體,要在以男性為主導的圈子中掙扎。

 「21世紀的香港女性警務人員,表面上經濟獨立,擁有與男性同等的機會和地位,她們其實仍在被邊緣化和被歧視的處境中掙扎。」

 女警在工作中,承擔與男性相同的責任時,究竟怎樣維持女性的主體?張凱欣說:「執行任務時,我不會當自己是女性,而是一名強者,而放工後回到家,我就扮演好妻子和母親的角色。但現在我仍尋找一個保持平衡的方法。」

 「我在9個月艱苦的女警基礎訓練中,和男性投入同等的精力和耐力,迫使自己成為一個男性。」

 她更坦言,在一個以男性為主導的圈子中工作,女性警務人員要面對如何贏得尊重和融入「男人的世界」、避免被視為「弱者」或「花瓶」、如何面對社會的性別偏見、在家庭和事業中取得平衡等問題。

男尊女卑 傳統觀念泛濫廣告中

 其實,性別角色的傳統觀念一直存在於本港的文化宣傳中,直接或間接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模式。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馬傑偉,就以多個為人熟悉的本地廣告為例,分析了家庭角色的性別差異。

 由本地明星主演的某個瑞士手錶廣告片段,表現的是男主角參軍,女主角在家中照顧孩子,期盼丈夫歸來。某個房地產廣告中,表達了「男性需要多點生活空間」的廣告語。某個天然調味食用油廣告描述家務分工不均,最後道出「始終都是媽媽好」……

 「這些都反映了女性似乎永遠都以家庭生活為重心,男性則可以成為社會主流,承擔家庭經濟能力。」馬傑偉認為,大眾傳播也在有意或無意地造成性別偏見。

男主外女主內 實為剝削

 看回現實中的家庭角色分工,曾有調查顯示,本港家庭崗位分工狀況與傳統性別觀念吻合,家務料理和照顧家人仍以女性為主,家庭決策則由男性掌握。

 中大人類學研究副教授譚少薇指出,本港女性不少需要同時兼顧家庭和事業,工作壓力再大,照顧家庭的責任最後也會落到她們身上。

 「男性可以把全部時間投放在事業上,女性卻要承擔發展事業和照顧家庭的雙重艱巨任務,但其實很難做到平衡兩方,根本沒有時間,無形中變成了被剝削者。」

 家庭責任局限了女性的事業發展,但男性不明白女性的掙扎,並低估她們因家庭對事業發展的影響。本港的「絕望主婦」們究竟何時才能解脫?

性別偏見 從學校到課本

 本港婦女發展聯會主席葉順興曾在為「改變社會大眾對傳統性別觀念」的決策中表示,需要整個社會推動,例如政府由政策上引入性別視角,由學校教科書開始,以求在制度和文化上促進良性平等。

 教育學院碩士課程總監麥肖玲教授,及教育統籌局課程發展主任葉蔭榮,亦從演示本港學校及教科書中的「性別地圖」中闡述性別偏見現狀。

 「大家可留意本港中學的校長室和教務處,不難發現校長以男性居多,一般教務職員則以女性較多,本港八間大學校長沒有一個是女性。」麥肖玲指出,性別偏見在高職位中表現得更明顯,本港博士、碩士生男女比例差異很大。

 葉蔭榮則分析當今本港教科書中,仍有傳統老套的性別偏見觀念融入。「比如中學歷史課本,人類的歷史仍然譯作A History of Mankind,這些human、mankind等詞語應改為偏中性才恰當。」

 「又如課本中,反映一個和諧的家庭插圖,總是描繪父親和兒子坐在電視機旁,母親和女兒在料理家務。」葉蔭榮認為,傳統觀念總習慣將父親視為負擔家計的人,母親則照顧家庭。「對於有價值的教科書,指導原則便需要有明確的性別意識。這點在本港的教科書中應該改進。」

 葉蔭榮更建議,教科書中應盡量使用一些較中性的詞語,在新高中課程的通識教育中,也可加入「婦女歷史」等選修課。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