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2月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孔子學院「危」「機」重重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2-05]
放大圖片

 外國人學書法之風,已吹至新西蘭。

吳琦幸

 孔子學院是最近以來海內外學界談得比較多的一件事情。三年之前,中國教育部出台在海外建立一百所孔子學院的舉措,很快獲得了世界很多國家華僑華人的支持,於是一批孔子學院在海外建立。如今,一段時間的實踐證明,孔子學院在海外的建立,既有它推廣中華文化的優勢,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漢語熱 配套不均衡

 目前,孔子學院的設置還很不全面,據我了解,現在在亞洲各國的孔子學院比較多,例如韓國,孔子學院基本飽和。但是在歐美國家尤其是美國,孔子學院的設立還不太均衡。到現在為止,像洛杉磯這麼大的地區還沒有一所孔子學院。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孔子學院在辦學方針、教育對象、方法、教材等等方面也有一些問題。

 其他國家的孔子學院具體情況我並不了解,但是就在美國的孔子學院來說,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孔子學院究竟在海外承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根據最初的計劃,孔子學院是到海外進行漢語的教學,推廣漢語。根據媒體報道,由於全球所謂的漢語熱,使海外對於漢語教師的需求增加,更有媒體說是供不應求,這就引發了中國這個大國對於自己的語言文字在海外推廣的重視。舉措之一就是由國家出錢,中國派出自己的教師到各國任教。孔子學院的建立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中開始了。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派出的漢語教師並不完全都合格。不是他們的漢語不合格,而是他們的教學不合格。第一,這些漢語教師儘管有著很豐富的漢語教學經驗,但是對於外國人學漢語的獨特點以及海外的語言環境掌握不夠到位。在中國教漢語,與在外國教漢語完全是不一樣的。甚至在中國教外國學生漢語與在外國教外國學生也是不同的。我有一位在中國學漢語的日本學生對於這種體會非常深刻,她覺得在中國因為是在漢語的環境中,學起來有著很大的漢語優勢。但是在海外就要考慮創造一種漢語環境,這方面的差異是很大的。

學習漢語 海外失效?

 在中國學漢語觸目都是漢字,聽到的也都是普通話,電視電台報紙,生活中接觸的任何東西都是中國特色,與外國的環境自然不一樣。也有的教師擅長用漢語來教漢語,而無法熟練地用所在國語言例如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來教漢語。聽起來似乎有點彆扭,教漢語為甚麼要用所在國的語言。在中國教漢語當然使用漢語,但是到了美國教漢語,你要用漢語來教的話,那麼大概除了第一天有人來上課,從第二天起就不會有人來了,因為想學漢語的老外首先聽不懂你在講些甚麼。他們是來學漢語的,你怎麼能指望他們一開始就聽得懂漢語呢?

 第二,中國漢語教師在海外的教學沿襲的是中國的傳統教學方法,對待學生的態度例如家庭作業、考試方法、上課的規則等等。這些方法根本無法使外國學生接受。即便是一些在中國的對外漢語課程上屢試不爽的要求和標準,到了海外也會失效。為甚麼國外的教育制度與中國是完全不一樣的。例如,你要求美國學生聽說讀寫同時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在美國這樣的英語環境中,學習漢語的困難度與在中國的環境是完全不一樣的,照搬中國的那一套,肯定遭到外國學生的抵制。而在美國大學中,學生的意見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選課率。教得不受歡迎,學生就不選課,不選課,教師就無法開這門課。

調整教學 拓文化機遇

 此外,美國大學使用的是學分制,中國在海外大學中設立的孔子學院只是一種中國文化推廣中心,課程並沒有得到校方學術委員會的認可,那也就沒有學分。沒有學分,學生為甚麼要來選修這門課呢?於是使得孔子學院在美國正規大學中的設置就遇到了瓶頸。退而求其次,有的孔子學院就跟一些美國的中文學校或者華人社團聯合,成為美國私人教育機構的一個部分,面向的對象也僅是華人子弟,國家教育部正規的孔子學院「淪落」到私人教育機構的一部分,派出去的教師也成為打工者。在這種情況下,孔子學院正面臨著挑戰。筆者認為,孔子學院想要擺脫目前的困境,就需要重新定位。

 孔子學院不是一個只重在教漢語的合作機構,而是一個推廣中華優秀文化藝術的協調者。孔子學院應該首先重視對於海外如何推廣中華文化的研究。同時應該跟合作者明確雙方的互惠互利原則,而不是 由國家包下來,搞得好搞得差都無所謂。另外,對於派出去的教師應該由海外的有經驗的教學漢語的教授來培訓。當年的趙元任先生,作為一個傑出的語言學大師,在教外國人漢語方面就有很豐富的經驗。從這點上說,對外漢語教學也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應該予以重視。

 只要在目前的情況下,進行適當的調整,傾聽一些正在海外從事對外漢語教師的意見,切實了解海外學習漢語的情況,孔子學院的建立和發展才會有更大的空間,目前碰到的一些不利因素會成為拓展中國文化的機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