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2月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通識路路通:去年4700多宗個案 大增八成 家暴日趨嚴重誰之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2-09]
放大圖片

 見到身邊同學的手臂無端端出現「籐條痕」,朝見口晚見面的街坊忽然鼻青臉腫,你會否察覺得到家庭暴力無日無之?據警方數字顯示,去年共處理4,700多宗家庭暴力個案,較前年大增約八成,平均每日發生13宗家暴個案。當中涉及嚴重毆打個案達1,100多宗,兇殺案亦上升達五成。值得關注的是,不少受虐者往往敢怒不敢言,即使受盡委屈,也只會「閂埋房門」不向外透露半句。上述數字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家暴問題日趨嚴重,原因何在?單憑政府或志願機構現有的措施,是否可以將這「沉默的一群」救出水深火熱之中?

 有社工指出,低學歷、低收入家庭是家暴高危群體。社會教育日益普及,不同工種的學歷要求普遍提升。年紀大兼低學歷人士大多只能從事體力勞動的低收入工作,家庭經濟經常處於緊絀狀態,正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生活重擔帶來沉重的精神壓力,心中累積怒氣,夫妻終日「家嘈屋閉」,一旦情緒失控動武造成家暴。有更甚者是「不肖丈夫」拒絕出外工作,還經常向妻子要錢,動輒就對家人使用暴力洩忿。如是觀之,制訂有效的扶貧政策,是否就成了解決家暴問題的關鍵?

低學歷低收入 高危一族

 此外,不少低學歷男士在港難找伴侶,惟有北上求偶,為達目的,有的向女方吹噓自己在香港生活有多富裕。可是當女方來港後,才發現真相,因此對丈夫諸多不滿。面對突如其來的轉變如經濟、生活、子女學業等壓力,女方怨言越來越多,甚至演變成對伴侶的精神虐待。當夫妻未能及時向外求助紓解壓力,精神持續的繃緊,這家暴計時炸彈隨時一觸即發。

管教子女吃力 慣常打罵

 不少父母皆認為,工作雖辛苦,可不及教導子女吃力。去年一項調查發現,「悲情城市」天水圍有六成半家長因管教子女的問題而壓力「爆煲」;亦有報道指,有單親母親在丈夫「出走」後,靠5,000元綜援與女兒相依為命。可是女兒卻反叛異常,加重母親的無力感,日積月累下對女兒失去耐性,經常打罵女兒,甚至出現把女兒「掟落街然後跳樓」的念頭。子女出言語衝撞及反叛的行為,是否觸發家庭暴力的導火線?家長遇到管教問題時若懂得求助,又是否可減少家暴的發生?

 年輕人的言行舉止,多受父母的影響。有學者指出,不少青少年以暴力解決問題,與他們從小耳濡目染父母的暴力行為不無關係。去年有調查指出,75.7%青少年過去半年曾與家人發生衝突,當中更有2.3%青少年與父母大打出手。故此,今日父母習慣動粗的孩子,或許成了未來家暴的「種子」。

父母言行影響 以暴易暴

 針對家暴問題日趨嚴重,政府推出不少措施,如社會福利署下年度將增加處理家暴的人手,社工隊伍由8隊增至10隊。而警方將推出新編制的行動清單和緊急轉介評估表,適時把個案轉交社署,及早解決家暴問題。另外,亦建立資料庫監察曾有家暴紀錄資料,避免悲劇再生。然而這些措施較為被動,或許能防止家暴惡化,但對預防家暴能否起積極作用呢?

從教育入手 預防勝治療

 對於家庭暴力,許多國家都從教育入手,例如荷蘭於12至15歲學童的課程中,加入共同分擔家務的道理,培養他們對家庭的責任感、歸屬感及營造和諧氣氛。而西班牙則從幼兒園起,教授學生男女平等及如何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為了讓年輕人健康成長,我們或可借鑑外國的做法,予他們最適合的成長養料? ■本報記者 歐陽杏櫻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